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异质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6-11-22 09:00:57

肖卫国  崔亚明  尹智超(武汉大学),《经济评论》2016年第6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稳健经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据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9月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3%,不良贷款余额14939亿元,上升0.01个百分点,增加约566亿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尽管银行业仍是整个金融市场的佼佼者,但其利润增速却在趋缓,总体利润率趋于下行,加之不良贷款持续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减弱。透过市场环境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货币政策是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因为市场基本面的变化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而银行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中的价格决定机制实现其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规模、资本状况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异质性,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商业银行的效率也可能会产生差异性的影响。例如,对于规模较大、资本状况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而言,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其可贷资金增加得更多,而可贷资金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生产要素,将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使这类银行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和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进一步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效率,以及这一影响是否因商业银行异质性而不同,无疑是商业银行在其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和经营货币的企业双重角色中提升效率,保证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的重要问题。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我们选取银行存款规模、固定资产净值和员工人数作为投入指标,利用税前利润和贷款总额衡量期望产出,引入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通过构建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分别测算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地,我们将测得的银行投入产出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EGLS模型,将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商业银行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状况等银行异质性特征变量及其与货币政策工具的交叉项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研究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效率,以及这一影响是否因商业银行异质性而不同。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商业银行,其效率水平不同,由高到低分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并且三类商业银行效率均有提升空间。第二,从货币政策工具类型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即货币供给量增加,商业银行效率提高;反之,商业银行效率下降。而利率水平上升,商业银行效率提高;反之,商业银行效率下降。究其原因,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贷款需求的价格弹性低、居民储蓄比重高等现实环境,造成了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水平的上升均使商业银行效率有所提高的现象。第三,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会因商业银行的异质性而不同。其中,货币供给量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会受银行规模、资本状况和银行性质的制约,利率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会受银行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制约。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的政策建议为,在我国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数量型货币政策为辅转变的时期,要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增加企业融资途径,改善居民轻消费、重储蓄的消费储蓄结构;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要认识到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影响商业银行效率上的不同,以及这一影响因商业银行异质性而产生的差异,据此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通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来提高其经营的积极性,保证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顺利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