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苗 郑江淮(南京大学)
《宽厚的政府采购、挑剔的消费者需求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经济评论》2016年第3期
理论表明,政府采购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最终会转化到一些高技能产品上,如果政府采购形成的需求被引导到赋予高技能产品更高支出比例,那么就有可能引致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实践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旨在通过政府采购来促进本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政策出台的意愿。例如,美国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中小企业法》、《联邦采购条例》等一系列法律要求政府在本国产品报价高于国外产品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国产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和中小企业产品,同时在采购程序设计上也为采购本国自主创新产品预留空间。中央政府2014年6月公布了信息类产品协议供货软件的采购范围,国外厂商被明确排除在招标范围之外,2014年7月明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截至2016年不得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但迄今为止,关于政府采购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和影响机制尚未得到有针对性的证明。
我们通过加入政府采购的市场动态一般均衡结果发现:政府增加对高技能产品的采购支出比例能够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政府和消费者对高技能产品采购的风险规避程度越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越容易发生。通过高、低技能劳动力供给外生和内生情形下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的比较发现:高、低技能劳动力市场越灵活,高、低技能劳动力供给约束越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越容易发生;经济中高技能劳动力数量相对于低技能劳动力的水平逐步上升,并引起工资的技能溢价降低,经济将进入一个以高技能产品为主的结构。通过政府与消费者的差异化偏好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政府采购数量对高技能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灵敏程度越低,政府为采购提供的预算支持越充足,政府采购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研究结论表明,劳动力供给调整的约束越少,政府为增加对高技能产品采购提供的预算支持越多,政府采购对高技能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和风险规避程度越低,政府采购将在高、低技能劳动力与高、低技能产品的市场配置过程中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且促进程度要明显高于无政府采购参与的市场自发作用下的水平。对于政策部门而言,这意味着为了增强政府采购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一方面应当完善高技能劳动力市场,增加对技能人才的投资,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较高的高技能产品采购比例,还应当成为有一定水平税收支持的“强政府”,保证预算支出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