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利率期限结构内含的宏观经济信息
原文《利率期限结构内含的宏观经济信息——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参数研究》,载于《经济评论》2014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4-09-29 09:12:21

 

简报.jpg  金雯雯 陈亮(南京大学)、 毛德勇(南京大学、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叶茜茜(温州大学)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作为经济运行的“指示器”,蕴含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重要的宏观经济信息,能够体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为金融体系提供基础性的市场化定价参考,为各国中央银行监控金融系统和调节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体系,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期限品种不合理、市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能否充分体现货币政策信息,并且有效发挥经济“指示器”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运行相匹配,利率期限结构发挥了对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指示器”作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在形态及变化特征上与成熟市场经验相比存在偏差(如期限利差未能充分体现流动性溢价),且货币政策利率对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相比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而言,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没有明确体现出货币政策利率调控的信息。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健全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应遵循以下几点思路:

  一、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经验,从规模、结构、功能及交易主体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尤其是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主体,优化国债品种结构,实现不同期限品种结构的合理分布。只有实现国债市场上“利率”、“期限”与“风险”的真正匹配,才能使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充分体现市场信息,有效发挥经济“指示器”作用。

  二、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加速利率形成和决定的市场化过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部分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利率并没有完全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那样“逆经济风向而动”,对经济形势变动的反应还不够灵敏。这就要求我国应尽快形成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的基准利率体系,增强中央银行利率操作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弱化政府在信贷资金配置中的作用,进而提高市场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我国以银行主导型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递主要依赖于银行业的微观传导机制。其中,信贷资金参与主体是否根据利率变化及时调整投融资决策,是影响货币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在现有的体制架构下,很多企业首先关心的是能不能得到贷款,而不是利率的高低,这就导致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对企业投资和资金需求的调节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应着力构建竞争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并适当减少政府在信贷资金分配与资金投向中的干预,为增强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信号传递功能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