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前后的比较
原载于《经济评论》2014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4-09-29 08:55:19

 

简报.jpg  王亮(南京财经大学) 黄斌全(厦门大学) 吴浜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贸易条件的剧烈和频繁变动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来,中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贸易条件呈现出了持续恶化的趋势,从1980年的117.44下降到了2012年的71.83。当前,对于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何者更优的问题学术界仍争论不断。中国在1994年实现了汇率并轨以后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单一盯住美元,并且汇率浮动的幅度较小,因此更接近于固定汇率制度。从2005721日开始,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因此更接近于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在这两个时期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时期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中国20057月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差异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强度和持久性都比汇改前的更明显。这反映出相对于汇改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当前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并不能有效地减小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这是由于在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资本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汇率传递机制并不完全,汇率变动对减弱经济外部冲击的条件还未存在。以上研究结论对于实践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两点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应通过渐进的方式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调整力度和调整速度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的可承受度和成本。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不应只盯住人民币的均衡汇率进行一次性的大幅度调整,应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此同时,应重视资本金融市场的配套建设,实现汇率制度弹性和资本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在保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下,促进国内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企业管理外币资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找相关对策避免贸易条件的剧烈波动和过度恶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产品过度依靠价格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很容易被逐渐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削弱。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低端产品的市场空间有限。尤其是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化贸易中,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贸易条件可能会持续恶化。因此,应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培育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扩大对外贸易市场。固定的出口产品种类和过度集中的出口市场会导致贸易条件极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而不断恶化。中国应逐渐摆脱单纯依靠量的扩张的对外贸易增长模式,积极拓展出口贸易品的种类和开发新的对外贸易市场,从而避免贸易条件的剧烈波动和过度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