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随机寿命下财富短缺风险度量
原文载于《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4-05-28 09:59:40

简报.jpg    张元萍  王力平(天津财经大学)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口寿命有了很大提高,四世同堂的家庭早已屡见不鲜。长寿能让老年人尽享天伦之乐,这自然是好事,但也会给老年人带来一定风险。这种风险是什么呢?在小品《不差钱》里面,有一段赵本山说人生最痛苦的事儿就是人还活着,钱没了。虽然是玩笑话,却一语道破了长寿造成的风险,也确确实实反映了当下的养老问题。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退休老年人的收入不外乎一些固定的退休金以及为数不多的保障金,可这些固定收入难以抵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侵蚀与影响,如不断上涨的物价,还有随着年龄渐长而大量支出的医疗护理费,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手中的财富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大的开销,长寿风险(或财富短缺风险)便显现出来了。这种风险一直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国家。如同其他风险(比如股市波动风险)一样,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这种风险有多大,或者是有什么特征?要避免这种风险应该保有一个怎样的财富增长率,或者说,光靠银行存款是否可行?从银行的角度来讲,要开发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应当有一个怎样的收益率才能满足养老需求?
 
对于长寿风险(财富短缺风险)的度量,我们还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人还活着,另外一个是钱没了。每一个年龄上的长寿风险都不一样,在某个年龄(如80岁)上的长寿风险可以理解成为,在80岁,老年人还活着,同时钱没了的概率有多大。
 
人活着的概率可以根据现有的死亡数据进行预测,在这种预测下,每个老年人在每个年龄段上都面临着相同的存活率。钱没了的概率可以从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造成的财富变动去计算。然而,不同的老年群体收入和消费模式不同,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准群体(乐享晚年生活的老年群体),遗赠群体(想给自己子女留下一笔财富而节俭消费的群体)以及独居群体(没有任何额外收入也没有子女的群体)。这三类群体在每一个年龄段上的钱没了的概率不同,因此面对的长寿风险也不同。
 
经测定,由于老年人在退休时手中都有一定储蓄,因此长寿风险在75岁以后才开始慢慢显现。拿基准群体来说,如果将储蓄全都存入银行,按比如4%的年利率来算,到82岁,会有将近四成的老年人暴露在长寿风险之下;如果老年人进行一些简单的理财,假定年化收益率8%,那么到82岁发生财富短缺的概率不到一成。
 
而且,三类老年群体长寿风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随着年龄增长呈倒U型走势,长寿风险最大值一般出现在90~92岁之间。在各个年龄段上,遗赠群体因其节俭消费所以长寿风险水平最低,独居群体因其没有额外收入来源所以更早地达到了长寿风险峰值。
 
长寿风险的大小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老年人选择理财产品提供了一定参考,同时也为银行设计养老金融产品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