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简报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摘编
发布时间:2014-01-16 10:19:37

  (2009年5月15日出版)

  中国经济研究

  1.中性政府:对转型期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解释

  姚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成功的三十年,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保持了年均9.7%的经济增长率,两亿多贫困人口脱离了绝对贫困。中国的成功依赖于中国的中性政府。中性政府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追求的是增加全体人民而不是特定集团的利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以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并采取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平等的社会更易于产生这样的政府。从实践来看,中国改革初期增长共识的形成、价格双轨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个例子说明,当中国政府遇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时所采取的行动是中性政府的行动,即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个别群体的利益。中国政府能够成为中性政府,主要原因是吸取1949-1978年间的历史教训、平等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整。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是独特的,但其核心经验仍适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

  2.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  张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孟勇(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4年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3.基于一族新洛伦兹曲线的收入不平等测度——以湖北省城镇及农村的收入数据为例

  王红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最常见的收入分配数据源都是分组数据,对分组数据估计真实的洛伦兹曲线必须用洛伦兹模型。本文阐述了一族新的洛伦兹曲线估计模型,采用此模型估计的基尼系数不会超出Gastwirth(1972)用非参数方法给出的基于分组数据计算所得的基尼指数的上下限,利用湖北2000至2006年的城镇及农村的收入数据对本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此模型的估计结果相当稳健。同时,我们还发现,2000-2006年湖北省农村及城镇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均不高,且呈小幅上涨趋势。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时,务必兼顾考虑收入不平等问题,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4. 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饶晓辉(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廖进球(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地扩大:198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的1.86倍,而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率达到了3.33倍,绝对差距达到了9646元。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到底是怎样呢?本文试图从非线性的角度探讨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1952-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及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在计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为非线性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间转换动态特征。当经济增长率超过1.59%,城乡收入差距的系数约为7.04;反之,城乡收入差距的系数约为-7.32。同时稳健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估计的非线性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特征。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一些有关收入分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背景,有助于中央政府及经济学家了解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为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经济的预测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5.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成金华(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军(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产品的消费增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能源消费总量相应地分别提高0.66%、0.85%、0.71%,呈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另从石油、煤炭和电力三个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来看,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内在动因在于城市化进程所依赖的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优势、产业结构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递减分布。科学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对促进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6.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非税收入的现状与评价

  王乔 席卫群(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府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相对应的一个财政分配概念,是政府收入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非税收入的征收是为了满足公共财政的需要,政府根据公共财政要求为提供公共物品所进行的一种筹资方式,是税收收入的有益补充。本文运用大量数据,从非税收入的规模、结构、构成等方面对我国非税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后认为:由于财税体制尚未理清,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非税收入规模要大得多,政府非税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增长刚性的特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在改革后几十年无一年份为负增长,政府非税收入占GDP比重在1995-2006年间,每年都高于4%。中央非税收入占中央收入的比重尽管不高,和多数传统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占同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很高,大多数省份政府非税收入约占本级财政收入的75%。大多数国家中央非税收入结构主要是经营收入、管理费、收费及非产业和非经常性销售收入组成,地方非税收入则由各地行使的政府职能和财政分配等因素决定。而我国中央和地方非税收入构成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是主体,其中地方非税收入又以预算外管理为主。

  7.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控制因果关系研究

  严太华  魏荣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经验检验方面一直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本文运用超外生性方法对1992-2006年总量指标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借鉴了“一般到简单”的建模方法,同时将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正向的控制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存在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逆向控制因果关系。同时以2001年为分界点,将样本数据分为两个区间,分别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槛效应”。根据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1)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债权融资比例、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优化金融工具结构。(2)促进金融中介发展:兼顾数量与质量、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3)加快金融开放:应循序渐进地稳定推进金融的适度开放;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加强风险管理。(4)推进金融创新: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微观主体主导型的转变;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8.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了吗?

  谢琼(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方爱国(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王雅鹏(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从农民收入、消费、投资、产业结构等多个维度,利用多元回归、协整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多种互补的方法研究农村金融规模、效率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发现,农村正规金融外生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在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消费方面可能存在消极影响。从农民增收的角度看,农村金融的加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正负两方面,农村金融规模扩张速度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反而减少3.72%。农村金融效率提升速度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会增加3.99%。这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加速扩张抑制了农民增收的动力,虽然农村金融效率的加速提升正在努力缓和这种局面,但农村金融规模的加速扩张通过扩大吸储、大量抽走农村金融资源而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间的不协调持续存在。从其他指标来看,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投资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这些新增的投资缺乏效率,因而并没有明显带动经济的增长;此外,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农村金融规模每扩张1%,农村消费率反而减少0.85%。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增长缺乏效率,农村金融制度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存在偏差。农村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奠定可持续性的基础。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孟德锋  张兵  王翌秋(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目标在于提升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建立农民就诊行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民的调查数据,借助于倍差分析法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即农民四周就诊率、就诊自付费用以及就诊费用负担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合作医疗对农民四周就诊率、就诊自付费用产生了负向影响,对就诊费用负担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是三者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这说明新型合作医疗对改善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注重“保大病”的模式对门诊服务关注不够。因此,政府除了采取措施降低药品价格外,更需要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卫生费用补偿模式。这需要在注重大病医疗保障的同时扩大基本医疗费用覆盖范围,适度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和报销方式,补贴基本医疗服务或者为低收入农民提供直接补贴等方式减轻农民的卫生费用负担,而且通过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关注,保障农民受益的公平性。

  10.股权结构、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黄建山  李春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中介传导机制?本文认为,技术效率是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中介传导变量。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造模型,本文实证考察了股权结构、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技术效率、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国有控股不利于提高技术效率和改善公司绩效;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公司绩效的传导机制作用显著,而股权属性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公司绩效的效果在统计上不显著。为此,本文认为:第一,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形成适度分散的股权结构;第二,将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建立在一个适当区间;第三,着重改善国有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其决策效率,削弱国有控股对技术效率及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

  11.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公告效应

  宋献中  李诗田  魏立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与配股融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认为:(1)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公告效应有积极影响。(2)与西方理论不一致的是,配股融资公告的总体负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不一致问题,上市公司治理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只是在法律意义上完成任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不一致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改革的后续问题不容忽视。文章的政策建议认为,为了优化我国股权再融资环境,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首先,应积极巩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肯定股票市场改革为中小股东利益服务的正确方向;其次,应通过打击内幕交易、规范大小非减持等政策措施,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后遗问题,最终使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历史使命。

  12.跨国公司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一个实证检验

  吴先明  王达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入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究竟产生了何种方向和何种程度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创新性研究:一是将技术创新活动看成是一种知识和技术的生产活动,并引进生产函数模型来估计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二是对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改进,在改进后的生产函数模型中引入了外国直接投资变量,将外国直接投资、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都看成是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三是外国直接投资变量用历年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来衡量,更真实地反映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四是用历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而不用三种专利数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五是结论的新颖性,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历年发明专利数与历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之间的关系为Y=3.306862981K1. 996S_ 0.789,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显著的负面作用,但它通过迫使中国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间接地促进了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建议中国企业抛弃“市场换技术”的幻想,依靠自己的研发投入,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

  经济理论探索

  1.人本主义、国家秩序与经济增长——试论孔子、孟子、荀子经济思想中的“人本经济学”研究范式

  张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稀缺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可细分为两步,第一是如何避免逐利的个人相互争夺,第二是如何最大化地发展生产。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通过构建市场秩序解决了人们的争夺问题,并由此发展出以价格为核心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经济学则选择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礼制秩序来避免争斗,也由此形成了与现代经济学截然不同的“人本主义”的经济学研究范式。该范式将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退民进”为核心内容,从而提出了诸如注重节俭,注重教育和国家建设等与现代经济学不同的政策主张。这一独特的研究范式说明,经济研究的模式是可以多样化的,而多样性的基础在于秩序的构建,秩序各异,则生产理论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构建真正意义的人本经济学,不应首先急于研究生产,而是应该探求一种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秩序。当前中国所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找到这种新型秩序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经济学工作者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在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建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2.从预期最大化到移情偏好: ——数理学派公平与正义理论透视

  乔洪武  沈昊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问世以来,公平或者说正义成为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哲学聚焦的一个问题。哈萨尼、高德和宾默尔等学者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尤其是博弈论的最新成果,对公平正义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公平正义理论。哈萨尼认为“无知之幕”之后的“理想观察者”根据贝叶斯决策原理订立公平正义的契约,以追求个人效用贝叶斯期望值之和最大化;高德则认为新古典经济世界的经济人会根据“最小最大相对让步原理”公平地分配“合作剩余”; 宾默尔的公平理论要解决的是一个根据移情偏好而非个人偏好来计算效用的新问题,他认为公平的契约是生存博弈的均衡。笔者对数理学派中公平理论的从预期最大化到移情偏好这一发展逻辑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伦理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后认为:发展市场经济要建立互利互惠的道德法则以为其提供经济伦理支撑;按贡献分配所得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要积极推进机会平等和分配公平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和制度建设,使社会博弈不仅要达到生存博弈的均衡,而且还要达到道德博弈的均衡。

  3.国际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基于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随洪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市场结构是影响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垄断竞争程度将影响扩散源的形成和扩散的动力因素等,进而影响国际技术扩散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假设下,构建了国际技术扩散下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市场结构中垄断和竞争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并寻求有利于国际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理论分析表明:市场垄断竞争程度通过影响国际技术扩散的速度作用于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率;有利于国际技术扩散的市场结构最优点在竞争因素与垄断因素相对均衡的区间内取得;在最优点两侧,小于均衡值的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起促进作用,大于均衡值的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起阻碍作用。最后,本文按照垄断竞争程度将我国工业各行业进行分组,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6个工业行业中FDI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理论前沿动态

  1.内生增长周期理论述评

  李宾  曾志雄

  2.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述评

  邹薇  蒋泽敏

  3.银行监管中的存款保险与市场约束研究综述

  张强  佘桂荣

  4.利益集团游说活动的本质与方式:文献综述

  高乐咏  王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