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松、黄瑞蔚(华中科技大学)
非常荣幸我们的研究成果《员工持股计划、员工吸引与企业劳动就业》能被录用和发表,这离不开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们的修改建议和辛勤付出。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实证设计,到文稿的撰写打磨,再到最终定稿,笔者获得了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和建议。这些宝贵的支持不仅让论文的理论根基愈发扎实,实证框架更趋严谨,也更让笔者在这场学术探索之旅中收获了深刻的成长与历练。此次受编辑部邀请,有幸能够向读者分享本文背后的创作故事和笔者对这个议题的浅薄思考。
这篇论文始于笔者对近年来中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然而,在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就业市场面临一定压力。据统计,2024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仍处于较高水平,如何稳定和增加就业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实际上,员工吸引不足是限制劳动就业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效率较低、融资约束较强,部分企业的薪资、福利待遇等缺乏吸引力,导致企业难以招聘和保留员工,因而限制了企业劳动就业。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了员工持股计划,其发展十分迅速,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此背景下,员工持股计划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劳动就业、增加员工数量,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对劳动就业产生影响等问题亟待解答。
2014年,伴随着资本市场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允许上市公司按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员工持股对于企业员工吸引而言极为重要。员工持股通过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生产效率、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改善员工的工作状况,吸引和保留企业员工,保持核心人才队伍稳定。例如,国机集团所属中国电器院长期以来面临着人才流失问题。在2016年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之后,企业的离职率从之前的10%下降至4.3%,骨干人才流失问题基本解决。可见,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吸引和保留员工,增加企业劳动就业。
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考察员工持股计划如何影响企业劳动就业。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就业数量。首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员工吸引力,对劳动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暂时避免员工的现金薪酬支付,增加企业内部资金,并向市场传递利好信号,扩宽外部融资渠道,从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员工吸引与保留,对劳动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增加了企业的高技能、高学历员工就业数量,这是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高学历、高技能员工就业的抑制作用,而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重要目的在于吸引和保留人才,因此高技能、高学历员工更可能成为员工持股激励对象,这增强了企业对该类员工的吸引力,从而导致高学历、高技能员工的劳动就业增加得更多。
最后,我们再次向各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您们提出的每一条宝贵建议,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文章的整体思路框架,更助力我们深化了实证结果的理论根基,让研究得以更紧密地扎根现实、服务实践。此次向《经济评论》投稿的经历,无疑是我们学术生涯中一段意义非凡的记忆。它不仅是对我们学术素养的一次重要锤炼,也更让我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收获了宝贵的成长!
(《员工持股计划、员工吸引与企业劳动就业》载于《经济评论》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