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成、吕康银、贾利雯(东北师范大学)
非常荣幸《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发表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本篇文章从投稿、修改、录用到最终定稿,获得了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们非常多的帮助和建议,从而使文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受编辑部邀请,有幸能够向大家分享本文背后的创作故事。本文的选题始于作者对中国劳动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思考。一方面,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和效果取得巨大成就,如何降低行业内、企业间的劳动错配是未来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重点环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赋予了劳动者数字化技能、催生了新就业形态、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优化了劳动力在企业内外部配置,开始成为影响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致力于探究现阶段优化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路径。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开始大力推广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与生产管理、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困境,企业开始探索使用数字技术为招聘配置管理、培训开发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活动赋能,从而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劳动资源有效配置最终要落实到员工招聘、培训、转岗、解聘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中,但现有研究对在劳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的考察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数字化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在具体研究设计部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指标难以直接量化,本文以各地区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作为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对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数字技术发展拓展了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场景并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关系更加契合数字经济发展,在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法规政策,推广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各地区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电子劳动合同签约平台和相关服务,标志着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是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和开端,对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准自然实验。
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够提升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不变。机制检验发现,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升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有效验证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是优化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路径。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具体对策建议:进一步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的使用范围。可以采取由政府搭建电子劳动合同平台、企业免费使用的方式推进试点工作,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完善电子劳动合同平台的功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的全流程服务和指导,提高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匹配效率。进一步明确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在劳动合同订立的各个环节为劳资双方提供帮助,明确劳动关系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解决企业和劳动者使用电子劳动合同的后顾之忧。
论文从投稿到最终见刊,历时一年左右。在这里,我们由衷感谢审稿专家所提出的宝贵建议和编辑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审稿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宝贵建议,不仅提升了本文的写作水平,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编辑部老师们对论文编校的严谨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投入,使得本篇文章得以完善并成功发表。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载于《经济评论》的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