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禹、张竞文(吉林大学)、宋洋(西南财经大学)
作为货币政策研究领域内的核心议题,“泰勒规则”到底具有何种形式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泰勒规则”的表达式也在不断演变。其中,含有利率滞后项的货币政策规则因拟合优度高、利率滞后项系数显著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最广为使用的货币政策规则。然而,根据现有研究,我们发现使用含有利率滞后项的“泰勒规则”在进行参数估计时,变量系数和变量显著性均不稳定,且方程拟合优度异常之高。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系数如此之小,是否还能真实反映名义利率根据产出和通胀波动进行调整的事实?这也是我们开启本篇论文研究的初衷。
对于上述疑问,现有研究多是基于特定的实证数据来进行经验阐释,导致相关争论始终难以中断。事实上,实证展现固然重要,但实证结果不稳定的根源更值得深思。为此,我们创新性地从计量原理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含有利率滞后项的“泰勒规则”的弊端。本文的核心贡献在于:通过计量理论推导对序列相关性进行了精准分型,并深入区分了纯残差序列相关和复杂序列相关。事实上,近年来微观计量技术在经济学研究中逐渐普及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现有经济学研究有陷入固化模式的倾向,即只要找到两个变量就开始进行回归分析,随后围绕方程内生性和稳健性展开系列流程化探讨。标准化的研究范式固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但若是长期满足和停滞于这种研究范式,那也会严重阻碍经济理论和计量理论的发展。
从计量原理来看,回归方程常会面对四方面挑战,分别是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为什么现有研究讨论最多的是内生性?原因其实十分简单,一是内生性广泛存在,二是内生性可能会引发系数估计偏误,如果系数估计出现偏误,那么模型解释就没有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几个性质不重要,特别是序列相关性。序列相关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已经广泛存在于时间序列研究当中,并且由此引发的后果也非常多样化,既可能引起系数估计偏误也可能引发显著性检验失效。而这一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计量研究的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阐述了序列相关性的原理和危害,全面阐释将利率滞后项引入“泰勒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并试图从根源上解答现有研究的争议。
论文投稿后,我们收到了匿名审稿专家给予的高质量建议和指导,审稿专家从题目拟定的合理性、论证逻辑的一致性等方面给出了专业、中肯的意见,这对提高文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更令我们欣慰的是,两位审稿专家也高度认可我们从计量学理层面对经典问题展开的探讨和贡献。最后,也要特别感谢编辑部老师在多轮校稿过程中的及时有效沟通和辛勤付出,他们对论文表述、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客观中肯的建议。正是外审专家和编辑部老师的悉心指导,论文才最终得以顺利快速发表。在此,我们向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感谢!
写在最后,有两点感悟:第一点有关经济学研究。做计量理论研究不易,这篇论文起草于2022年,但是完稿已在2023年岁末。让我们欣慰的是,这篇计量理论研究的投稿过程十分顺利,其中原创推导中的贡献有幸得到了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老师的一致认可,这说明中国经济学研究亦开始逐渐由现实应用向基础理论探索转型。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引领全球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显现。因此,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经济学研究者投身于基础计量理论研究当中,这对推进中国经济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二点则有关研究环境和审稿生态。本篇文章投稿于2023年岁末,于2024年5月中旬录用,历时不足半年,这与编辑部和外审专家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都十分友好,建议不仅中肯,而且以探讨式建议居多,明显是为了帮助提高文章质量和助力发表来提出建议,绝非是南辕北辙,故意刁难。从这一点能明显看出,国内权威期刊投稿环境已有了实质性提升,重视事实、重视逻辑、重视质量、就文论文,而非关系化和帽子化。当然这与《经济评论》编辑部一向严谨、公正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我们也愿意始终秉承这份操守,持续做出好的经济学研究、纯粹的经济学研究,为祖国的经济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祝愿《经济评论》杂志越办越好!
(《利率规则的计量学理反思与“泰勒规则”形式选择》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