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莎、张训常(暨南大学)
非常荣幸我们的论文《国地税合并如何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能够被《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录用。应编辑部的邀请,我们将借此机会向各位读者朋友分享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本文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对国地税合并政策效果的持续关注。国地税合并作为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解决税收征收上的“两头跑”“两头查”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国税和地税的分别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此外,通过统一企业所得税等政策的执行口径,有利于建立更加规范和公平的税收环境。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已经对国地税合并这一征管体制改革的微观经济效应展开了一系列经验研究,但是关于国地税合并是否会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国地税合并如何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则成为本文的研究方向。
理论上,国地税合并的改革效果可能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国地税合并加强了税收征管,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可能会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国地税合并提高了税收征管独立性,有助于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节约资源,从而有可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国地税合并能否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哪种效应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科学的验证。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国地税合并为准自然实验,设计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既有文献在评估国地税合并的政策效果时,大多以企业所得税征管归属来区分处理组与对照组。显然,这一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研究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国地税合并以前,尽管企业的所得税在国税局缴纳,但依然存在“两头跑”的问题,如果将其作为对照组来评估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则不能完全估计出改革效应。经过与张训常老师多次研讨,我们发现可以在模型设计上做出一点创新:考虑到上海市国地税一直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本文认为该地区企业不会受到此次改革的影响,适合作为对照组。据此,选择不受直接影响的上海市企业为对照组,其他地区企业为处理组进行检验。此外,为了解决对照组和处理组样本自身的差异对研究结论产生的影响,本文借鉴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原理,匹配与对照组相似的处理组企业进行回归分析,以使估计结果更加精准。最后,考虑到长三角地区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等因素更为相似,我们在原文中还汇报了仅以长三角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结果,以形成对比。鉴于PSM样本更加具有可比性,本文的实证结果将主要基于匹配样本展开分析。
回顾论文从构思到最终发表的全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术的艰辛与喜悦。在正式投稿至《经济评论》期刊前,我们也经历了无数次修改。在张训常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最终形成《国地税合并如何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这篇论文,并投至《经济评论》。得益于《经济评论》期刊专业且高效的审稿流程,我们很快便收到了审稿意见。在审稿阶段,审稿专家以其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本论文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尤其是在理论分析的逻辑性与实证分析的严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提升了论文的整体质量,而且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给予较大的帮助。能得到这样高水平的指导,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们向审稿专家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与此同时,《经济评论》杂志社的编辑团队以其高效、专业、严谨、耐心的态度,对本论文的完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图表公式的精确校对,到中英文摘要的精雕细琢,再到参考文献的严格规范,他们无一不倾注心血,通过邮件与电话的频繁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了诸多细节上的问题,确保了论文的学术规范性。这一过程,不仅大大提升了论文质量,更深刻塑造了我们的学术素养与严谨态度。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多轮校稿期间,编辑老师们不厌其烦地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客观、中肯的反馈促使我们不断从新的视角审视文章,进而提升了其准确性与可读性。这段经历,无疑是我们学术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审稿专家与编辑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你们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精神,共同成就了这篇文章。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秉持学术严谨与研究热情,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最后,再次感谢贵刊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祝愿《经济评论》杂志越办越好,不断攀登新高峰。
(《国地税合并如何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