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好事多磨、好玉需琢
发布时间:2024-12-09 09:15:51

 

陈华帅、谢可琴(湘潭大学)

感谢《经济评论》编辑部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在此分享学术研究的艰辛与学术创新的快乐。《经济评论》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规范化、现代化和本土化,是我们团队一直重点关注的期刊。我们的论文投稿后经历了两次外审、两次修改和三次校稿,论文的专业性、严谨性和完整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非常感谢审稿专家对论文提供的建设性意见以及编辑部老师们在校稿时的辛勤付出与耐心指导,让我们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对我们以后的科研之路助益无穷。

之所以研究《农村电商与农村家庭收入包容性增长》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团队在2022年寒假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整理出了中国各地级市的淘宝村名单。这是一份较为庞大的数据,在经历了1个月的数据清理后,我们可以将它与其他数据库进行匹配,以深入探讨地级市层面的农村电商发展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共同富裕一直是学者们热衷探讨的话题,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考量。因此,我们在已有数据和理论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农村电商是否能够推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后,我们开始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多以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情况。本文的灵感来源于张勋和万广华构建的包容性增长实证研究框架,它能够在一个实证模型中同时衡量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效应和公平效应,是目前除了分位数回归法以外,鲜有讨论群体内部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此方法,我们将论文题目定为《农村电商与农村家庭收入包容性增长》。经过反复深入研讨,我们决定运用分组回归、分位数回归和包容性增长实证研究框架,以农村家庭收入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城乡家庭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个角度判断农村电商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实现包容性增长。经过多次检查、修改和校对,我们的论文初稿形成,并投稿于《经济评论》杂志社。

稿件的初审阶段比较顺利,一个月后我们便收到了两位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刚收到编辑部发来的修改邮件时我们非常激动,很感谢编辑部和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认可。但当仔细阅读专家提出的审稿意见时,我们也同时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两位外审专家从假说提出的严谨性、论文结论的完整性、实证检验的稳健性、文字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包括验证机制变量对农村家庭收入包容性增长的作用力方向和强弱、讨论农村电商发展溢出效应、解决机制检验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等。我们团队无比珍惜编辑部和审稿人给予的修改机会,在两周时间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那段时间我们顶着压力,日工作时长达15小时左右,一心想着如何结合审稿人的意见改好论文。第一轮修改稿提交后20天左右,第二轮审稿意见下来了。我们很开心,因为审稿人表明论文已进行详细的修改和完善,只需要再稍微调整几个小问题即可达到发表要求。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正向反馈,也是对我们修改的肯定,当时我们就把第一轮修改工作的辛苦抛掷脑后,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于是我们又在一周内干劲十足地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好论文并提交。不久后,我们收到了编辑部发来的校稿通知,意味着论文离刊出也只差最后的校稿工作了。

在经历两次外审专家的指导修改、三次编辑的逐字逐句校对后,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我们也在这次投稿经历中收获颇多。在校稿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经济评论》编辑工作的专业性,他们会仔细斟酌每个词语的使用、句子之间的表达逻辑并严谨地检查每一处数据,让我们对学术的细致、严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次投稿过程是痛苦的、幸运的,也是开心的。好的论文是不断打磨出来的,是在缺陷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沟通中完善出来的。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我们会深刻地记住这次投稿经历,秉持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走好未来的科研之路。最后,祝《经济评论》杂志越办越好!愿你们继续为读者带来惊喜和启发!

 

 

(《农村电商与农村家庭收入包容性增长》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