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延方、项云(华侨大学)、王冬(闽南师范大学)
非常感谢《经济评论》编辑部提供的宝贵交流机会,我们在此分享拙作《数字服务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溢出效应》的选题构思、研究设计及难点挑战。
与第一版投稿论文相比,经过审稿专家与编辑部老师专业且细致的指导之后,刊发稿无论在论证严谨性,还是写作规范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这篇文章得以录用且顺利见刊,离不开审稿专家与编辑部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们由衷向《经济评论》编辑部与审稿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文章选题在精心构思下形成,得益于团队一直以来在数量经济、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精耕细作,尤其是近期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国内外研究前沿的密切跟踪,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研究议题上重点钻研探索,以期提出富有理论洞见,且扎根中国土壤的实践建议。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如何在数字经济的丰富内涵中选取独到的细分研究视角,是考验文章立意新颖、研究价值的重点所在。我们关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基于此,我们根据前期研究成果积累,聚焦数字服务这一新兴服务业态,以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为指引,旨在为数字赋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有益参考。
在明确研究主题之后,我们着手梳理既有文献的发展脉络,总结发现学者们已开始关注数字服务测度、数字时代全球价值链新内涵、数字服务贸易限制等议题。然而,其研究视角还相对较为单一,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深度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考虑如何突破数字服务的表观测度方法,尝试从贸易流中全面反映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动情况。受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借鉴贸易隐含碳的测度框架,同时利用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家(地区)间直接与间接的数字服务贸易联系,更加直观地描述全球整体数字服务要素流动的网络特征。尽管细致的数据处理及软件操作较为繁杂,但这也激发了我们探索钻研的兴趣。坚持以团队深耕的应用经济学议题为研究阵地,并多关注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我们希望不断扩充完善研究工具箱,从而为研究新问题积累更多的解决思路。
为提升研究视角立意新颖度,攻克理论与实证难点挑战,在研究框架设计上,我们更为注重依据研究主题对传统理论框架进行延伸,关键点在于充分体现数字服务要素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数字服务要素流动方向、环境条件、产业关联等方面开展了多维度分析。对于实证结果的分析侧重点,我们不仅重视回应文中的两个理论假说,也对研究发现中区别于既有研究的部分予以强调。比如,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对数字服务要素流动的垂直溢出效应都显示,前向溢出系数显著为负,后向溢出系数显著为正,我们着重就识别出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现实中推动一国(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中,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外部需求力量,从供给端布局创新引领的动力仍显不足。鉴于理论研究中的这一发现,我们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应加大力度提升高质量数字服务的吸收转化效率,避免陷入需求锁定的被动局面。
有感于《经济评论》秉持“让思想引领学术、以学术砥砺思想”的基本理念,我们于2023年4月份完成论文后投稿至该期刊,从投稿至最后校对的过程,每一环节都得到了编辑部专业又高效的处理。尤其是在双月刊的情况下,论文在确认录用后很快就进行排期并顺利见刊,无疑给作者团队很大的支持与帮助。万分感激审稿专家与编辑部在论文审阅中提供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受益匪浅且深感荣幸。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数字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领域攻坚克难、加强研究,期望写出更具思想性、创新性、前沿性的好文章,争取有机会再向《经济评论》投稿。最后,再次感谢《经济评论》编辑部给我们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衷心祝愿《经济评论》稳步发展、越办越好!
(《数字服务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溢出效应》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