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数字经济:创新驱动的加速器
发布时间:2024-12-09 09:12:25

 

金环(南京邮电大学)、于立宏(华东理工大学)、徐远彬(江西财经大学)

 

很荣幸我们的论文《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企业创新效率》被《经济评论》2024年第5录用。回顾从选题、构思、撰写、投稿、修改到录用所经历的近两年时间,我们有诸多思考与感悟,借此机会向读者朋友们分享。

这篇论文始于作者团队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长期关注与思考。在撰写《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企业创新效率》一文之前,团队已针对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业升级以及企业自主创新等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们发现,在中国,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加速器。这里列举两组数据:(1)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从2015年的18.6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也提升到41.5%7年内提高14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与此同时,《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2022年创新水平世界排名第11位,较2015年连续上升7位,是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2)在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关键技术领域,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显示,2014—2023年的十年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量为5.4万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就超过3.8万件,占全部专利数量的70.3%,位居全球第一。从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全球创新地位及相关数字专利申请明显提升的典型事实中不难发现,数字经济俨然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事实上,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注意到数字时代为经济活动带来的全新机遇,并从区域创新水平与企业创新能力等不同维度对数字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创新效应进行探讨,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参考与经验支持。然而,当我们阅读并检索大量前沿文献时发现,以往研究更多是从创新产出角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而鲜有文献基于创新效率视角进行考察,尤其从微观企业创新效率的角度进行检验的研究更为少见。而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是推动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主体。考察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决定基于微观企业创新效率视角,进一步研究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我们开始搜集相关文献和数据,并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首先是创新效率的测算,目前多数研究仍是从宏观或产业层面、采用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关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测度依然选择传统的投入-产出法进行量化。其次是数字经济的度量,多数研究仍是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关于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内在机制仍是一个“黑箱”,亟待进一步探究和检验。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研讨、与同行学者交流,决定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第一,结合中国独特微观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基于半参数估计与倒推法的企业研发效率测算模型,测算了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这不仅丰富了创新效率在微观领域的测度研究,也避免了传统指标测算产生的测量误差。第二,从数字基建、数字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四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度量了中国各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这不仅是对当前数字经济测算体系的有益补充,也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考量进行拓展。第三,基于要素市场理论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双重视角,从要素市场合理化、高级化与一体化三个维度论述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并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调互动纳入机制分析,以深入挖掘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效率的“黑箱”机制。

在完成初稿后,我们团队内部先是进行了多轮讨论交流,在此期间还受邀参加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优博论坛”并进行汇报,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与打磨,最终将定稿率先投至《经济评论》期刊。投稿后不久,论文顺利进入外审程序,随后收到了两位匿名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两位专家分别从摘要、引言、理论模型、变量选取及实证分析检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许多专业性的意见。团队针对审稿意见开展了多次学术研讨,重新梳理文章的理论模型、补充相关权威文献,并修改原文中的工具变量检验与异质性检验的模型设定,以提高论文理论与实证部分的对应性与连贯性。我们逐一思考并积极回应外审专家提出的每条建议,最终形成了12000字左右的修改说明,自觉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怀着忐忑的心情提交了一审修改。提交后不久,第二位审稿专家又针对文章中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此时较第一次意见明显减少。经过两轮修改,论文质量较之前有了质的改变,且不到一个月便收到了来自编辑部的定稿通知。

在论文校对环节,从文章的公式、文字,再到脚注、参考文献等每个细节,编辑老师均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校对,进一步提升了论文的可读性与准确度。现在回想这篇论文的创作历程,真心觉得学术不易、科研不易。每次投稿过程都是忐忑与惊喜并存,每次修改过程都是一次惊险的跳跃。虽然论文修改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正是每一次的修改提高了我们精益求精的要求,更加深了我们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在本论文的发表过程中,团队深刻感受到《经济评论》期刊高效、严谨与专业的办刊风格。这次论文写作、投稿、发表经历将激励我们秉持严谨认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继续创作,研究真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最后,我们在此对外审专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致以由衷的敬佩,对所有编辑部老师辛勤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作者及团队成员衷心祝愿《经济评论》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企业创新效率》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