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数字经济能否兼顾产业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
发布时间:2024-07-17 16:25:52

 

艾阳、宋培、李琳、白雪洁(南开大学

 

在撰写《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视角》一文之前,团队已针对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们发现,在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显著推动着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转型。基于过往的研究积累,团队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展开了进一步思考。我们注意到,现实中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伴随的往往可能是劳动者福利的潜在损失。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呈现明显的金融化和“去工业化”特征,如今服务业占比已超过80%。这一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失业率不断攀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2011年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首次超过农业,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工业,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服务化时代。自此,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性特征,至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警示:数字经济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可能伴随产业结构转型而来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不能以牺牲共同富裕为代价。

那么,造成数字经济发展难以兼顾产业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当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服务业产出份额不断上升,劳动力由资本相对密集的工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即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时,低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由于无法适应社会内部的分工变革从而无法实现顺畅的职业转换,难以依靠人力资本实现就业的“向上跃升”。这导致劳动资本要素相对价格的提升滞后于相对数量的收缩,整个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古典经济学家穆勒对此劳动力供需结构变迁早有预见,技术变革和大企业的内部分工将扩大市场对受教育劳动力的需求。但由于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存在,必然会产生受教育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本供给不足会使得短期内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被替代的劳动力无法稳定转移至中高端服务业就业,带来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问题。可见,人力资本或在数字经济时代兼顾产业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中起到重要的积极调节作用。

基于上述思考,团队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开展研究,主要想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人力资本如何发挥其调节作用?第二,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否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第三,如果不能,人力资本又能否驱动数字经济发挥兼顾双重目标的效能呢?为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并展开数值模拟,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从要素和产出层面影响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从而内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够使得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资本和劳动实现更为紧密的结合,显著减弱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同时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检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的现实影响,我们使用20112020286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但不利于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这揭示了我们之前在思考过程中,关于当前中国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可能会阶段性地带来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问题的隐忧。不过,基于调节效应模型的检验表明,伴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一箭双雕兼顾产业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作用将得以发挥。

在完成初稿之后,我们将论文投稿至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并进行汇报,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与打磨,最终将定稿率先投至《经济评论》期刊。论文顺利进入外审程序,并收到了外审专家的宝贵建议。团队针对审稿意见开展了多次学术研讨会进行讨论,重新梳理文章的理论模型与数值分析思路,凝练理论分析结论,并重新考虑论文的实证指标选取与设计,以提高论文理论与实证部分的统一与连贯性。我们慎重考虑并积极回应外审专家提出的每条建议,最终形成了两万余字的作者修改说明,自觉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非常幸运的是,论文仅经过了一轮外审修改即达到期刊发表要求,不到一个月便收到了来自编辑部的定稿通知。在论文校对环节,编辑老师对文章的公式、文字,再到脚注、参考文献等细节均进行了十分细致的校对,进一步提升了论文的可读性与准确度。本论文的发表过程中,团队深刻感受到了《经济评论》期刊高效、严谨与专业的办刊风格。最后,我们想对外审专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致以由衷的敬佩,对所有编辑部老师辛勤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祝愿《经济评论》期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学学术交流和传承的坚实纽带!

 

(《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视角》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