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书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评论》在我心目中是一本学术综合性强且理论水平高的经济类学术刊物。我所撰写的文章《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出口复杂度提升——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证据》能够发表于《经济评论》2024年的第2期,并被全文翻译成英文,推荐至中国知网以中英双语对照网络版的方式在海外宣传推广,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犹记在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喜悦和畅快之情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随着文章在中国知网上正式刊出,我有幸收到了编辑部老师的邀约,谈谈文章在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历程。正好借此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好好回忆该文在选题、写作以及修改等方面的具体细节。总结起来,我最大的感触应当是为学过程中的“三真”,即研究方向上的“求真”,数据处理上的“认真”,初稿写作上的“较真”。
一是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当秉有“求真”之心。“求真”的字面意思是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或者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求真理一直是我从事学术科研的初心和使命。犹记2018年4月参加经济学博士生招生面试时,考官询问我攻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仅想认识社会发展中经济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个简单的回答便是我心中最真实的答案。此后,我怀揣“求真”二字开始踏入经济学研究的大门。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我始终坚持以自身所学专业——国际贸易为根基,喜欢探寻社会发展中哪些潜在因素真实地影响了国家、产业以及企业的贸易行为。2021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其中的内容引起了我的重视。文本提到,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将创新作为引领外贸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外贸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毋庸置疑,创新对于国家外贸发展而言是重要的。然而,我们不能仅从理论层面去阐释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工作者,更应该去探寻如何在实践之中更好地利用创新以驱动外贸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助力我国实现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出于对“创新驱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的道路应当如何走”这一中心命题的关注,在那段日子里,我时时刻刻追问自己:怎样的路径才能真正发挥创新对我国外贸发展的驱动作用呢?其背后的政策保障和影响机理是什么?追求和探寻这一系列问题背后的真实规律,是我在2022年上半年最主要的工作之一。随后,我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文献和新闻报道,将研究的视角锁定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和出口复杂度二者的因果关系上。凭借一颗为学过程中的“求真”之心,文章研究的主题最终得以慢慢敲定。
二是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当持有“认真”的态度。在确定好研究的选题后,我开始进入到文章创作环节,其中的第一步便是收集和整理实证数据。我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有两套: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和中国海关贸易产品级数据。由于研究的需要,中国海关贸易产品级数据应一一匹配至城市层面。这项工作任务非常复杂,原因有二:其一,中国海关贸易产品级数据是以企业为单位统计的,并没有直接提供城市信息,只能通过其他的记录信息来侧面识别出口产品所在城市。产品数据量级过千万,导致识别的过程繁琐且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其二,中国海关贸易产品级数据中有部分产品是贸易中间商出口,考虑到贸易中间商是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其出口产品的实际生产者可能来自当地也可能来自其他地区,将通过贸易中间商出口的产品划归成中间商所在城市可能不合理。为了解决数据匹配上的难点,我仔细分析每列数据栏包含的信息,并付出大量时间自学编程软件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批量识别。为了尽可能最小化两套数据匹配后的统计误差,我以手工整理的方式收集2003—2016年285个中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度统计公报,以获取权威的出口总量数据,然后与自己匹配的数据进行比较,不断改进识别代码以求将匹配数据的误差降低至零。为了将贸易中间商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来,我以现有的研究为基础,逐条分析数万家企业名称的特征,从而编写出一套贸易中间商筛选代码,为实证部分因变量的构建做准备。也许是因为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丝不苟,功夫不负有心人,计量回归结果非常符合我的理论预期,并且满足各项稳健性的检验。数据上的真实为我继续创作文章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三是在初稿写作上当抱有“较真”的精神。该篇文章实质上归属于政策评估类型的学术论文。为了更加真实且深入地阐释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经济学含义,在写作过程中,我力求将文章中引用的每一个政策资料和新闻报道均做到来源真实可靠。在资料文本的整理上,我以科技部官方网站作为权威渠道,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得考察期内与“创新型城市”高度相关的一千多条文本结果,在对其逐一阅读并进行归纳整理后,最终提炼成本文的观点。初稿完成之际,我在第一时间阅读了《经济评论》期刊社的投稿要求,对照格式规范,逐一解决文章格式、标点符号、语序和错别字等问题。在初稿修改的日子里,我始终保持每三天全文诵读一遍。有时,我会因文章中的一句话无法得到最好的表达,反复琢磨至深夜;有时,也会因学习新文献收获的新想法,进一步修缮文章内容。在经历多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语言修改过程后,才心满意足地将文章投稿至编辑部。一篇学术文章的创作过程,得过且过是大忌。在文章写作质量和规范性上过于较劲,是件可以收获回报的事情。
“求真”、“认真”以及“较真”是我在为学过程中的写照。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与学术大咖相比,实在谈不上自己有多么的优秀,也明白自己还有很大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多多包涵。文章能够成功发表的背后,也得到了诸多同行的指导和帮助。首先,感谢两位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两位专家从模型设定的合理性、论证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给出了专业、中肯、详细的意见,极大帮助笔者提升了文章的学术水平。其次,感谢《经济评论》编辑部老师们对此篇文章的重视。数十次的电话和邮件的交流,让文章在语言逻辑和措辞方面更进一步。编辑部老师们始终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与作者一起完善文章,一起努力让文章更完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甘为梯者”的奉献和工作精神令人感动。从投稿至《经济评论》编辑部,到外审、返修、复审、终审、校对,文章整个发表过程对我个人学术能力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对于曾经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师长好友们,笔者再次表示最为衷心的感谢。
(《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出口复杂度提升》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