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梅(北京大学) 王燕梅(中国社会科学院)
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愈发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们萌生了探讨收入差距问题的想法。结合当前加速演进的数字革命新浪潮,并考虑到技能是劳动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维度,我们决定针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者工资及技能溢价的影响展开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与国家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截至2019年,已经有70个城市被纳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名单。根据相关文件,政策目的在于发挥电子商务在“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带动就业”等方面的“战略性作用”。结合时代背景,除了以上目标之外,我们在研讨后还试图考察的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者收入和技能溢价存在何种影响。最终,我们将研究问题确定为:(1)政策实施如何影响劳动者个体的工资水平?(2)进一步地,不同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所受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进而如何引致两类劳动者之间工资差距的变动?(3)政策实施影响劳动者工资背后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4)政策冲击的处理效应是否因劳动者个人特征、所在产业、所在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带着上述思考,我们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尽管有不少学者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但仍然可以从几个方面作出一定边际贡献:研究选题上,从电子商务发展的视角考察其如何影响劳动者工资及技能溢价;研究方法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减少内生性问题带来的估计偏误;数据使用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弥补企业数据、其他调查数据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上,从产业结构转换、出口技术升级、电商销售额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解释背后的作用机理。随后,经过讨论交流,我们又从多方面展开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最终形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技能溢价——来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这篇论文。
论文在投稿后,我们收到了匿名审稿专家给予的高质量意见和悉心指导,这对论文的改进和提升大有裨益。结合审稿专家的建议,我们对论文的实证设计和文字表述等各方面展开了问题定位、研究讨论和认真修改,努力使论文在逻辑性和严谨性等方面有所提高。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审稿专家针对稳健性检验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启示我们进一步控制可能遗漏的因素、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等,有效弥补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盲区。通过本次投稿,我们在实证方法、逻辑梳理、文字撰写等方面收获颇丰,在这里要衷心感谢审稿专家的不吝赐教!与此同时,也要特别感谢《经济评论》编辑部老师的辛勤付出。在校对过程中,编辑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我们非常敬佩,他们反复推敲论文中可能存在的细节问题,并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这篇论文,一直到上传中国知网前的最后一刻。编审校对工作琐碎且辛苦,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甘愿默默奉献、“为人做嫁衣”的老师,才有了更多镁光灯下的耀眼作者。
做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我们会好好吸收本次投稿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继续稳扎稳打地提升研究能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最后,衷心祝愿《经济评论》杂志越办越好!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技能溢价——来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载于《经济评论》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