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盛峰(武汉大学) 洪靖婷(浙江大学)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在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农产品网络消费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收效卓著,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1 225个县域地区享受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政策福利。与此同时,自该综合示范试点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网络消费出现显著增长,农村市场对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贡献度明显增强。而在区域协调发展愈发重要的今天,鲜有文献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角度探究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方向及影响机制。由此,我们尝试探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并深入研讨其内在机理。
基于上述研究方向,我们开始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已有文献主要关注电子商务对整个市域或县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尚未有文献针对区域内部差异化获利程度展开研究。由此,我们综合考虑了多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标计算方式以反映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最终选择了以单位栅格内灯光亮度计算整个县域内的泰尔指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程度的衡量指标。经过多次研讨后,我们从多个作用机制入手进行解释与实证检验,并从市场化及信息化水平异质性、电子商务发展获益能力两个异质性角度展开分析,为电子商务发展更好助力区域内均衡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及政策建议。随后,在与同仁的持续讨论交流中,我们不断对原稿进行修改和润色,历时半年最终形成了本篇论文。
论文在进入《经济评论》期刊专家审稿后不久,我们收到了匿名审稿老师认真而专业的评审意见。这些意见中肯而详细地指出了原稿引言、研究假说、实证检验及政策建议等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它不仅帮助我们将论文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辨空间和学术启示、补足了我们在研究问题思考方面的一些思维盲区。在校对过程中,编辑老师也始终热心地与我们沟通、仔细指正论文行文中的细节问题并不厌其烦地进行校对,对此我们不胜感激。能够有幸在《经济评论》期刊发表此文,既离不开师长的谆谆教诲、耐心提点,更离不开编辑部老师们高效而专业的编审校对工作。于此再次真诚地感谢《经济评论》期刊的审稿专家、编辑部的热心指正与帮助,为我们的科研道路提供了宝贵建议与启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步的实证结论与一开始的经济直觉不太一致时,我们一度怀疑是不是模型设定或者数据处理方面存在问题。随后我们严谨地复核数据和度量指标,并开展了一系列谨慎而细致的稳健性验证,我们发现整个研究结论依然非常稳健。此时,我们确信相对于既有文献更多聚焦于数字化建设带来的各种经济收益,本文则揭示了数字化发展下的一种潜在的经济代价。随后,我们通过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访谈、文献佐证资料收集以及经验性支撑证据处理等方式尝试对其内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建设初期,不同区域在数字技术使用上存在的“数字鸿沟”是导致不同区域在数字化发展中不均衡受益的内在驱动原因。因此,我们提出政策启示:数字赋能协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字技术引进,更要重视数字技术使用能力建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越来越伟大的成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不断加深,对中国发展也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诞生新的实践,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还在路上。
(《乡村电子商务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中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的证据》载于《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