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阳 衣长军 郭敏敏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论文《数字经济发展能否“稳外资”?》一文从选题、写作、投稿到最终发表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论文的顺利发表得益于诸位师友和外审专家的宝贵意见。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将这篇文章的创作历程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论文的灵感来源于2021年6月份旁听的一门课程,老师在课上梳理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国际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但关于数字经济对城市“稳外资”的影响研究却有待丰富。为此,我们将文章主题限定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稳外资、促发展”影响的视角上,经过与衣长军老师的多次讨论,最终提出两个研究主题:(1)数字经济发展能否“稳外资”?(2)数字经济在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是否产生了数字化风险,应如何解决或缓解潜在的风险?我们决定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在当前形势下努力做好“稳外资”工作对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旨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升级,其中,以数字化丰富要素供给,以智能化提升产出效能,以网络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便利化稳外资促外贸,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这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企业层面的商业模式、投资决策等产生重要影响。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不仅通过知识溢出、技术变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式优化了城市的营商环境与经济生态价值链,还通过构建数字化网络平台吸引了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那么,数字经济是如何提高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呢?第一,数字经济产生的规模经济与消费扩张效应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第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了金融环境,拓宽了外商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了城市的技术创新环境,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强化了对FDI的吸引力度。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开始搭建写作框架、搜集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和论文撰写。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FDI的吸引力度就越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消费扩张效应、拓宽融资渠道和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对FDI产生影响;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区域间FDI差距,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防范风险的有效纠偏措施。我们的工作不仅对客观认识数字经济的风险与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地方政府制定精准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价值。
论文初稿于2021年7月份在武汉参加暑期会议过程中完稿,后续参加了2021首届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论坛(2021年10月于杭州)和第三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论坛(2021年12月于上海)等会议,在宣讲过程中与诸位专家请教讨论,对文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复修改和打磨,最终于2022年3月份投稿至《经济评论》杂志社。两位审稿专家对论文创新性给予了肯定,同时针对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内生性问题和章节安排等提出了严谨且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我们依据外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完善,顺利通过期刊终审。论文录用后,编辑部多次与我们沟通,从论文文字表达、公式规范到图表展示等方面提出了细致修改意见,以确保文章严谨性和准确性。
回顾论文撰写和投稿的整个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乐趣和不易,整个过程有焦虑和迷茫,更有收获和进步。在未来,我们将秉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学术态度,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深耕。
(《数字经济发展能否“稳外资”?》载于《经济评论》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