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从空间关联角度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10 09:10:57

 

陈丽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一文得以在《经济评论》顺利发表,非常感谢审稿专家和编辑老师的认真负责。

论文选题源自作者多年对服务经济领域的文献追踪和现实思考。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协同集聚)视角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文献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视角分析。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可贸易性、不可储存性、需要“面对面”交流等传统特征的深刻改变,生产性服务业具备了在地理空间上发生联结关系的条件。以及作者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珠三角企业的实地调研和座谈,发现当地服务业企业会从外地购买生产性服务业,且首要考虑因素是对方的企业信誉、服务效率和服务专业化水平,即不同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联系。这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情况如何?是否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呢?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首遇问题是如何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作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梳理了空间关联测度的方法,其中社会网络分析法常用于反映地区间贸易、创新产出的关联网络,其反映了地区“行动者”在关联网络中的相互关系和各自扮演的角色。该方法非常契合本文要探究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地区空间关联的主题。因此,本文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其次,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如何对产业结构优化发挥作用,同样也是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个作用机制,分别是科技创新效应、效率提升效应、服务需求效应。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外审专家指出,文章的理论假说部分“没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也没有列出典型事实予以佐证”。作者根据外审意见,认真补充内容,使得理论机制分析更加详实。这也让作者感悟到,理论分析不能脱离实践(典型事实)。经济学研究只有结合实地调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最有意义。

最后,借鉴宋代学者黄干在《朱子行状》中概况朱熹为学特点的一句话:其为学也,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终也。共勉!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载于《经济评论》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