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从劳动力再配置视角认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2-10-10 09:10:13

 

吴青山 吴玉鸣 郭琳

(华东理工大学)

 

作为劳动力再配置的重要方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消除劳动力跨地域配置制度障碍,使其能够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加速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为要素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劳动力。那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劳动力配置效果,是否会影响劳动力错配?具体演化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

确定选题之后,如何进行研究设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通过回顾经典理论、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1)现有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无法精准度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2)尽管有文献从不同角度识别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的评估效果,但尚未有文献从要素错配视角入手;(3)部分文献仅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机制渠道,并未进行实证检验;或者仅从微观视角检验其机制渠道,并未从宏观视角考虑其内生机制。

在经过若干次的讨论和深度思考之后,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形成以下几方面的边际贡献。一是从劳动力错配视角拓展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缓解要素错配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以20142016年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作为处理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三是在研究内容上,从优化劳动力结构和加快劳动力流动两个宏观视角探索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缓解劳动力错配的内在机制,并识别了试点政策的异质性效应。这部分研究为厘清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要素错配的关系提供了间接的经验证据,也进一步拓展了实证链条。

完成初稿后,与老师、同学多次交流讨论,并结合建议认真修改和打磨,我们将论文投稿至《经济评论》。论文投稿后不久即被送外审,并在一个多月后收到两位外审专家给予的专业、细致而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包括理论部分的逻辑分析、概念界定以及实证检验等细节问题。如提出在引言中体现新型城镇化与劳动力错配之间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现实说出二者之间的故事区分劳动力错配和劳动力配置增添中介效应检验以及论文题目与论文内容相对应等等。我们根据两位外审专家的意见逐条修改与回复,完善论文的逻辑分析、识别策略检验等,尽可能完善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提交论文修改稿和将近7000字的修改说明,大大提升了论文整体质量。此外,感谢《经济评论》编辑部老师高效务实的工作效率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们的论文内容、格式等变得更加严谨和规范。

回顾论文思路想法-反复讨论-初稿完成-期刊投稿-返回修改-最终录用这段心路历程,衷心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以及编辑部老师尽职尽责的工作,让论文有幸在《经济评论》发表。学术研究路漫漫,不忘初心,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型城镇化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理论分析与经验辨识》载于《经济评论》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