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从农业到工业:经济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2-06-17 15:21:32

 

李卓  封立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减税降赋对经济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一文从构思到最终发表历经1年半的时间,前后经过5次大幅修改最终定稿发表。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文章内容上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建议,在论文选题构思、写作规范上也颇受《经济评论》编辑部的帮助。非常荣幸能分享论文的创作过程,与大家共勉。

论文选题的灵感来自于张培刚先生的农业与工业化理论。张先生提出,对于初始农业国来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将过剩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为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由于农业部门边际增长率较低的事实,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市场的调节实现;因此政府对农业部门的降税减赋是提高农业部门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对农业部门的降税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会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流动,从而有利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的现代化。

带着这一思考,我们归纳了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典型农业减税降赋政策,发现2005年取消农业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政策。一方面取消农业税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非常直接的减负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非农部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业部门劳动力的流出可以被很好地吸纳。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取消农业税是通过农业减税促进经济现代化的一次典型政策改革。

在确定选题和基本逻辑后,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检验。在理论上,张培刚先生已经在定性分析上确定了农业与工业化的基本逻辑。我们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根据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的特性构造特定的效用函数,根据农业税的征税特点构造农民的收入函数,并分析均衡状态下取消农业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取消农业税促进经济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证部分,如何分析取消农业税在不同地区影响程度的差异是识别的关键点。根据农业税的征收特点,农作物产量越高的地区,受取消农业税影响越大。因此我们以各地区的前定农业产出水平作为识别变量,采用广义DID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中国各地区的气候和作物特点进行异质性分析。

论文构思和写作最大的启发在于,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论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在劳动力可以被非农部门吸收的前提下,农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包括技术改革、税收减免等增产因素)促进了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中国取消农业税的经验表明,经济现代化具有内生的动力,这一动力来源于建立完备的民族工业部门和对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解放。在此基础上,即便不依赖于国际贸易,农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也可以实现工业化,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转型。

 

(《农村减税降赋对经济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来自取消农业税的证据》载于《经济评论》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