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力
发布时间:2022-04-12 08:59:34

 

  萍 李谷成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农业产业经济研究院)

科研的道路漫长且曲折,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必有收获。论文从撰写到投稿,经过反复锤炼和打磨,终于开花结果,很荣幸地被《经济评论》录用。现将写作历程分享给大家共勉。

首先是研究初衷的确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日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近几年不断出台了许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规定。尽管正式制度比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目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已有研究指出,文化、习俗这样的非正式制度可以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为正式制度的完善与作用的发挥提供土壤(Greif1994;诺思,2008)。从中国五千年历史中诞生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那么,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文化能否成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回答该问题成为了我们的研究初衷。

确定了研究初衷后,我们就从研究思路和数据获取方面开展准备工作。研究儒家文化首先需要对其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令儒家文化具有十分厚重丰富的内涵,如何将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联起来是理论分析的重难点。为此,我们除了学习经济、管理类的相关研究,也大量阅读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儒家文化研究文献,努力寻找儒家文化中能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契合的观点。最终,我们发现儒家文化中“仁”“义”“信”、“和”等优秀传统思想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呼应,从而打开了我们的研究思路。

对儒家文化进行实证研究的挑战在于其衡量的科学性。我们借鉴了古志辉(2015)、Du2015)等学者的做法,根据企业与儒家学校的地理邻近性度量儒家文化的方法刻画其影响力。但是以现存儒家学校遗址作为儒家文化影响力的计算依据未必能全面反映儒家文化的影响力。为了更加科学的衡量儒家文化,我们进一步采用明清时期各省份进士的地理分布来进行衡量。各省份所中进士的数量情况反映出各省份对于儒学的重视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儒家文化在该省份的影响力。而且进士数据有非常完整的古籍资料记载,有助于弥补儒家学校遗址作为历史数据不太全面的问题。另一个挑战是数据处理较为复杂繁琐,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完成数据的清洗和处理。不但需要手工收集儒家学校数据,还要定位出它们的经纬度。再基于这些经纬度坐标,计算出上市公司注册地与儒家学校的距离。然后以每一个样本公司注册所在地为圆心计算一定半径范围儒家学校的数量。

这些只是论文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部分问题。后期实证设计、理论分析以及文字表达才是完成一篇论文的重点,而完成初稿后的漫长修改更是巨大的挑战。在经历长达一年多的反复修改之后,我们决定向《经济评论》投稿。投稿历时半年多,期间不断得到多名外审专家和编辑部老师的精心指导。我们认真吸取了专家们的建议,针对每一条意见进行了认真、详细的修改和回复,经过多轮外审,论文被不断完善,最终被用稿。在此,由衷感谢外审专家和编辑部的宝贵建议,不但使文章变得更加完善严谨,也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儒家文化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吗?》载于《经济评论》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