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循序渐进 字斟句酌 柳暗花明
发布时间:2021-09-24 14:40:27

 

刘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

 

论文能够顺利通过终审并得以发表,笔者倍感荣幸,回想写作和修改打磨的过程,思绪万千,收获满满。整个写作过程从现实出发,基于外国在华专利数据所反映出的真实情况和真实问题,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分析。关于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聚焦目前这个研究主题,主要来源于现实经验、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积累的三重结合。

在现实经验驱动方面,随着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数量与日俱增。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以来截止到202012月底,外国在华专利累计申请总量约265.0万件,年均增长率约20.5%。其中,外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约为228.0万件,占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18.0%。如此庞大的外国专利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具体影响程度和背后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探讨和分析。

在国内外成果方面,笔者查阅了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外国专利申请技术外溢的研究起步较早,大量成果基于同行业的视角,结果发现外国专利所包含的先进技术信息会对东道国同行业产生显著的技术外溢。而关于外国专利与东道国出口贸易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鲜有研究从微观视角切入对外国专利影响东道国出口贸易具体机制进行全面梳理,也没有考虑这种影响是否会因同行业和跨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理论积累方面,笔者基于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理论以及EatonKortum1996)跨国专利质量阶梯理论,发现外国专利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之一,会对东道国产生水平和垂直技术外溢效应,进而影响东道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而同行业内外国在华专利产生的直接技术外溢效应是否能够克服竞争封锁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企业出口概率的提高和出口强度的加大?跨行业内外国专利是否会因关联渠道的不同而对上下游企业出口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机理?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论证意义重大。

因此,笔者结合现实、文献与理论这三方面的启示,经过与论文合作者的多次商讨,重新整理思绪,重点探究外国在华专利两种效应叠加之后究竟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及其具体影响机制和作用渠道又有哪些。

问题提出之后,论文在论证过程中起初是使用了2010—2013年的微观数据,并形成文章初稿。经过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探讨之后,笔者发现了一些不足和进一步修改的空间。于是又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把原有的微观数据做了扩展,并重新做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对全文的层次结构、理论机制构建、实证检验过程全部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此时得到的结论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也与文章的理论预期相吻合。在两次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可谓是经过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心路历程。此时再审视自己的论文,对文章整体的研究贡献已经非常清楚,它不仅尝试构建了外国专利影响东道国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框架,在同时考虑外国专利同行业和跨行业技术外溢及竞争封锁综合效应的前提下,系统梳理了外国在华专利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具体机制,从理论上拓展了外国专利影响东道国出口贸易的研究范畴,也从微观层面较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渠道外国专利对东道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弥补了已有研究文献的不足。

经过多次修改、多次打磨、字斟句酌之后我们决定投稿。在投稿之后荣幸地收到了外审专家非常全面、仔细和专业的评审意见,审稿专家所提问题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严谨论证的重要性,这些意见对于全文结构、内容和逻辑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编辑老师非常认真地针对每一部分的不确定性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并在遣词造句、引证规范等方面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和帮助,这进一步增强了论文语言、逻辑、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于本人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回首论文写作、修改、投稿和完善的全过程,有一筹莫展的迷茫与惆怅,有通宵达旦的刻苦与奋斗,有字斟句酌的思考与推敲,也有柳暗花明的收获与满足。

 

(《外国在华专利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基于同行业和跨行业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