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吗?》的写作体会
发布时间:2021-02-06 17:35:56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作为一名青椒,很荣幸能够在《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也很荣幸能够接到杂志社的邀请,来谈一谈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体会。现将我的论文写作经历呈现出来,希望与每位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的作者共勉。

论文选题的灵感来源于我对扶贫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关注。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2020年之后,我国的扶贫工作将何去何从?我想,首先就是要保证不再有返贫问题。因为在保险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各类风险冲击,一些已经脱贫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农户仍然有陷入贫困的可能。而农户是否会陷入贫困,从理论上可以凝练为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因此,我选择将研究的起点放在了如何降低农户的脆弱性上。

接下来,我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去寻找合适的研究视角。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后,我将目光锁定在了数字普惠金融上。由于它为农村地区原本无法享有金融服务的长尾人群提供了获取各类普惠金融业务的数字渠道,因此被不少学者认为可以促进绝对贫困的减缓。但这些研究关注的多为静态贫困,对于反映动态贫困的脆弱性研究不足。这不禁使我产生了好奇,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也能够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在明确了视角后,完整的研究问题也随之确定。

论文选题确定之后就是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我所在的学校和学院一直坚持走进农村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一手调查数据来展开研究,切实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因此,在深思熟虑过后,我选择使用自己参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416县的两期农户调查数据,而非更加常见的二手公开住户调查数据,然后匹配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县级层面的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并完成整篇论文。

在对论文初稿进行多次修改后,我和博士后导师商议,决定将论文投稿至《经济评论》杂志。这次投稿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外审专家丰富且颇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的论文质量得以明显提升。比如,有专家认为和二手公开数据相比,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一手数据的代表性可能略有不足,需要对此进行阐述。为此,我专门将论文使用的一手数据和常见的二手数据库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了比较,以证明调查数据的代表性,也让论文的结果更加可信。另一方面,编辑部老师高效严谨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途因为各种原因,曾经两次打电话到编辑部,老师们每次都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在后期校稿中,编辑部老师更是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不厌其烦地指出我在细节尤其是文字表达上可能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以上就是我的写作体会,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和贫困问题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的探究,我也将在这一方面继续深耕。

 

(《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吗?》载于《经济评论》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