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贸易成本影响出口产品技术升级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10-05 15:38:03

 郑玉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受《经济评论》编辑部之邀,我们欣然应允说说论文研究“背后的故事”。尽管前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却很少去回顾和整理论文写作的点点滴滴,去仔细梳理创作的过往经验。通过梳理此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回忆创作的心路历程,不仅有助于我们进行创作反思,而且也希望为正在走上研究之路的学生或者同行提供一点点经验借鉴。

研究选题决定论文研究的方向,要注重依托。万丈高楼平地起,论文研究同样如此,首先要做好选题,切中实际,有问题导向。这篇论文的选题,一方面是我们前期一直在做关于外贸发展转型升级的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排在第20位,与中国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不大相称。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我的前期研究主要围绕中国制造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这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个选题与我当时正在写的博士论文分不开,我的博士论文中比较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发现中国出口技术含量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事实依据。最后,基于现实经济情况,20183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不断加征中国出口产品关税,相关学者认为这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了限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以防止对美国企业形成竞争与威胁。因此,这篇论文正是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依托文献梳理、典型事实以及现实经济问题等,探讨贸易成本影响出口技术含量的作用机制。

理论机制是论文研究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部分,需要结合经济学理论,阐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作用原理或者渠道,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假设或者命题;其本质上也是后文进一步研究的,没有理论机制分析,论文研究缺乏目标和依据,就不能有的放矢。基于已有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和综述,论文首先构建了简单的数理模型。在Melitz(2003)模型设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同时包含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异质性的贸易模型。假设企业出口异质性产品,产品的异质性通过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同来体现。数理模型发现,较高贸易成本会极大增加企业生产边际成本,降低出口企业利润,不利于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其次,根据出口技术含量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阐述贸易成本对技术边际、结构边际和规模边际的作用机理。贸易成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激励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抑制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技术边际产生负向影响;贸易成本提高了进口中间品与国内中间品的相对价格,促使企业更多地转向使用国内中间品,产生国内中间品替代进口中间品的数量效应;但同时贸易成本的提高降低了企业能够进口更多种类以及更高质量中间品的预算集,截断了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因此贸易成本对结构边际的影响效果不确定。贸易成本提高的最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出口企业边际生产成本,出口企业产品价格上升,出口竞争优势下降,从而使得企业出口市场占有率下降,出口规模随之缩小,对规模边际产生负向影响。

数据处理和变量测度是论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论文研究涉及两个关键变量,即双边贸易成本与出口技术含量。基于研究对象和目标,原始数据主要来自2016版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对于双边贸易成本,论文借鉴Novy(2013)的测算方法。该方法中涉及的中国与样本国的国内销售额、中国对样本国的出口额、样本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均可以直接从世界投入产出表获取。对于出口技术含量的测度,主要借鉴倪红福(2017)的测算方法。该指标涉及直接投入技术单位产出的投入产出结构矩阵以及出口规模矩阵。直接技术含量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衡量,单位产出的投入产出结构代表增加值系数。行业增加值、行业总产出、直接投入系数、出口数据及劳动力数据分别来自WIOD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最终,论文在考虑数据完整性的情况下,根据测算指标计算了中国整体行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出口41个国家(地区,剔除中国台湾)的技术含量与双边贸易成本。

实证研究与分析是论文研究的重头戏。对于实证类文章,实证研究就是对论文理论机制分析的检验和证伪,是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和关键部分。尽管目前关于实证研究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八股文框架,包括基准回归、稳健性和异质性分析、机制检验等等,但具体如何设计和实施,不仅要考虑研究维度的全面性和创新性,而且也需要斟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需要把握论文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和连贯性。我们针对前文的理论机制分析,首先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替换商品间替代弹性值。将产品替代弹性设定为67进行检验。二是分时段回归。论文以2008年为节点,将样本区分为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后分别进行回归。三是替换解释变量与分位数回归。以世界银行Trade Cost Database数据库提供了全球200多个国家间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检验。其次,检验贸易成本对技术边际、结构边际和规模边际的作用效果,以研究贸易成本影响出口技术含量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后,深入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产品的不同用途(中间品和最终品)以及出口空间异质性(高收入发达经济体以及中低收入欠发达经济体)等方面,分析贸易成本对中国出口技术含量的异质性影响。总的来说,不管是文献梳理、数据处理、指标测算,还是理论分析、方法选择、实证检验,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秉承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这也为最终获得有效、可信的研究结果奠定了基础。

201911月初,我们选择了《经济评论》进行投稿。完成论文网上投稿后,很快通过了编辑部初审并进入论文外审阶段。经过两轮外审退修后,得到了两位审稿专家的认可,并于20205月底收到期刊编辑部的录用通知。随后又经过多次校对排版,于2020年第4期正式刊出。整个过程历时9个月,这主要归功于编辑部高效、规范的审稿流程,受益于审稿专家和编辑老师专业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投稿者而言,外审期间是备受煎熬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外审意见,可能多多少少会影响作者的论文研究心情和状态。而我们的论文在几轮外审过程中,每次都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得到编辑部反馈的外审意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及时、有针对性地完善论文研究,而且为论文修改赢得了时间,增添了信心。当然,这篇论文可能因为我们研究水平限制,理解不到位,或者阐述不清楚,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推动相关领域方向的研究。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作为学术研究者,论文创作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能够坚守!我们完成的每一项成果,不一定都能得到成功发表,但只要做好前面每个环节,我们的研究一定能够得到同行和编辑部的认可和关注。

 

(《贸易成本如何影响我国出口技术含量?》载于《经济评论》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