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互联网普及与中国省内工资差距收敛》的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20-03-19 17:13:38

 胡浩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截至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90万亿人民币,经济体量达到美国的将近7成。这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在经济总量之下,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以人口规模较为接近的广东省和河南省为例进行比较,前者的经济总量是后者的将近两倍。从行业工资水平角度来看,中国各省内行业间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之比的平均数值达到3.5倍。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管上述数据较为宏观,但是古语有云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同时,在历经四十年发展奇迹后,中国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收入分配可能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新问题。鉴于协调发展问题和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严峻性,我对这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极大兴趣。

但是,研究问题既需要是有根之水,又不能太过宽泛。在2018年春节期间,我回到老家的小县城,在与儿时玩伴(同学)聊天时获得了灵感,并且将研究问题确定在了收入(工资)差距层面。同学是在省会城市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但是一直没有谈女朋友,他陈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个人工资水平相对于同一城市的其他行业较低。但是,当时我反驳问到:事业单位是相对稳定且较好的工作,为什么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距?而同学解释说: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可能本来就存在差距,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将一直延续……”

在与同学的交谈中,我既想到了协调发展问题,也想到了行业之间工资差距是否存在固化的问题。但是,看着手里拿着的智能手机,我想到了2000年以来互联网深度普及,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变迁、职业类型和就业选择等各个方面,进而可能对社会收入分配造成影响。从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中国网民总数达到8.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六成以上。因此,互联网深度普及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而且也可能对中国的收入分配产生实质影响。

在想到这里之后,我已经可以确定想要研究的论文主题了。行业之间工资差距问题来源于生活,并且也是目前中国实际面对的问题,互联网发展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把握。最终,我确定了研究主题,即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是否对地区内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造成影响?综合现有研究来看,这样的研究主题还较为少见。

既然确定了研究主题,下边就是数据整理和文献整理的过程。我一般认为事实大于理论,尽管有些片面,但是属于我个人研究的思维习惯。我认为有些理论并不能很完美地推导出中国实际的经济状况,而实际情况最直接的来源在于对基础数据的把握,即如果数据支持存在,那么事实情况大概率是这样。数据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由2006年的11.2%上升到2018年的61.2%,上升了50个百分点,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间的工资差距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互联网普及可能是促进各省份工资差距收敛的内在原因之一。

在实证部分,我们使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代理变量,即以各省份的网民人数除以常住人口年平均数表示,使用2006—2016年各省份行业间工资水平的离散度来衡量工资差距,这主要借鉴了HsiehKlenow2009)研究资源错配领域的指标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之上,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排除内生性后,我们发现互联网普及可以显著地减小各省份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并且提高省份和行业层面的工资水平。

这篇论文的主要边际贡献在于:第一、肯定了互联网发展在减轻收入不平等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并且解答自己对该问题的疑惑。第二、我们在省级层面数据基础上使用行业间工资水平的离散度衡量工资差距,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而已有研究一般使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等数据库,但是调查数据并不连续,并且较为缺乏最近10年的数据。

综合来看,这篇论文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也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首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地区应当积极投入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将电信等设施建设作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引导当地产业和人民跨越数字鸿沟。其次,各地政府应当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劳动、资本等要素流入进而提高本地经济的集聚效应的同时,应该通过互联网途径积极培育技术型和创新型产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创新发展。最后,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寻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的发展路径,引导产业间发展的耦合和均衡及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推进第一产业逐步向二、三产业过渡和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

上述是我写作论文的心路历程,对于协调发展和工资差距问题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和研究,我也将继续在这一方面进行深耕细播。

 

(《互联网普及与中国省内工资差距收敛》载于《经济评论》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