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从制造业服务化切入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05 09:37:22

 

祝树金  谢煜  段凡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受《经济评论》编辑部之邀,我们欣然应允说说论文研究背后的故事。尽管前期发表了一些论文,但却很少去回顾和整理论文写作的点点滴滴,去仔细梳理创作的过往和经验。通过梳理此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回忆创作的心路历程,不仅有助于我们进行创作反思,而且也希望为正在走上研究之路的学生或者同行提供一点点经验借鉴,或者得到同行大咖的批评指正。

研究选题决定论文研究的方向,要注重依托。万丈高楼平地起,论文研究同样如此,首先要做好选题,切中实际,有问题导向。这篇论文的选题,一方面是我们前期有关出口产品质量系列研究的持续深入。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原来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导致出口产品质量、国内出口增加值不高,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不突出。根据最新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在第28位,与中国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前期我们研究团队围绕出口质量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出口质量的研究相对缺乏。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这个选题也是源于我们团队当时正在申报并于后来获得资助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究》。该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及测度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而研究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根本动力、基本路径和发展模式等。该课题包括五个子课题,其中第四个子课题就是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重要作用。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99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服务化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这篇论文正是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依托文献梳理、现实经济问题和课题申请,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视角探讨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理论机制是论文研究的核心和灵魂。对于经济学研究论文而言,我们认为,理论机制分

析是论文研究的灵魂。在这个部分,需要结合经济学理论,阐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作用原理或者渠道,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假设或者命题;其本质上也是后文进一步研究的,没有理论机制分析,论文研究缺乏目标和依据,就缺乏有的放矢。基于已有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和综述,通过分析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并非单纯的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很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特别是由于制造业服务化本身具备的技术创新属性和要素禀赋特性,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渠道作用。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初期,由于服务化水平较低,技术、知识以及人力资本等高端服务要素投入不足,此时服务化转型可能会导致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运营成本大幅提高(Gebauer et al., 2005),迫使企业降低研发投入,制约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当服务化程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以知识为主导的服务要素嵌入制造企业,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将密切耦合,服务化转型通过破坏式创新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将更有效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数据处理和变量测度是论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论文研究涉及到三个关键变量,即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基于研究对象和目标,原始数据涉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同时考虑到各数据库之间的匹配性,我们选择了2003—2011年作为研究的样本区间。文中参照Yu2015)的处理方法,根据时间和企业名称等信息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进一步剔除了部分异常样本;考虑到WIOD数据库中行业分类采用ISIC Rev.4标准,而中国行业分类采用GB/T 4754-2011标准,因此,根据盛斌(2002)整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对照表将制造行业进行重新分类组合,得到17个制造业行业,通过整理得到样本期间53465个企业数据,总样本为169212。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梳理,借鉴Khandelwal等(2013)、施炳展和邵文波(2014)的研究,采用需求函数法测度了我国企业层面标准化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标;借鉴刘斌等(2016)的研究,结合WIOD的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完全消耗系数来测度制造业服务化指标。数据处理、指标测算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微观企业、产品数据等,其数据量大、条目细、涉及的维度多,例如国家、行业、企业、产品等等,更是考验我们研究者的耐心和细心。我们对原始数据、关键指标等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清洗、处理和测算,终于在关键参数和指标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能够坐冷板凳,耐心地处理和检查每一条数据、变量信息等,而且更需要我们有火眼金睛,能够及时发现数据处理和变量测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纰漏和错误。这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一点点错误都可能导致后面的研究徒劳无功。

实证研究与分析是论文研究的重头戏。对于实证类文章,实证研究就是对论文理论机制分析的检验和证伪,是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和关键部分。尽管目前关于实证研究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八股文框架,包括基准回归、稳健性和异质性分析、机制检验等等,但具体如何设计和实施,不仅要考虑研究维度的全面性和创新性,而且也需要斟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需要把握论文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和连贯性。我们针对前文的理论机制分析,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随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一,考虑样本中可能存在极端值、数据设限等数据结构问题,对数据进行双边缩尾和双边截尾处理;第二,替换制造业服务化指标,以企业提供服务的收入与销售总收入的比值衡量企业服务化水平(Fang等,2008)进行检验;第三,考虑模型估计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重新估计。上述检验结果均证实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正“U效应。在稳健性检验之后,进一步区分了不同贸易方式、所有制类型、融资约束程度和要素密集度特征,对所有企业样本进行划分,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以技术创新作为中介渠道的影响机制。文中用专利授权数量衡量企业技术创新,其原因在于企业专利授权数量不仅受创新投入的影响,还取决于创新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Cornaggia et al.2015)。总的来说,不管是文献梳理、数据处理、指标测算,还是理论分析、方法选择、实证检验,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秉承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这也为最终获得有效、可信的研究结果奠定了基础。

论文初稿完成于2018年底,我们多次在研究团队的组会上进行了报告,团队成员从论文结构、指标测度、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结合团队意见,我们对论文进行完善和润色。综合论文选题、写作风格、审稿周期等方面的考虑,20195月初,我们选择了《经济评论》进行投稿。完成论文网上投稿后,很快通过了编辑部初审并进入论文外审阶段。经过两轮外审退修后,得到了两位审稿专家的认可,并于8月底收到期刊编辑部的录用通知。随后又经过三次校对排版,于2019年第6期正式刊出。整个过程历时半年多,这主要归功于编辑部高效、规范的审稿流程,受益于审稿专家和编辑老师专业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投稿者而言,外审期间是备受煎熬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外审意见,可能多多少少会影响作者论文研究的心情和状态。而我们的论文在几轮外审过程中,每次都能在审稿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得到编辑部反馈的外审意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及时、有针对性地完善论文研究,而且为论文修改赢得了时间,增添了信心,多了几份从容。当然,这篇论文可能因为我们研究水平限制、理解不到位,或者阐述不清楚,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推动相关领域方向的研究。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作为学术研究者,论文创作要有一个平常心,要能够坚守!我们完成的每一个成果,不一定都能得到成功发表,但只要做好前面每个环节,我们的研究一定能够得到同行和编辑部的认可和关注。 让思想引领学术、以学术砥砺思想,祝愿《经济评论》越办越好。

 

(《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载于《经济评论》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