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兼对“EKC”假说的再检验》的写作经历
发布时间:2018-11-26 08:59:46

 占华(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经济评论》杂志于2018年第6期刊登了我的论文。在审稿过程中外审专家肯定了我的研究思路和实际价值,并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正是基于这些建议的修改让论文变得更加完整和充实。杂志社编辑老师也在后续的编校过程中多次通过邮件和电话的方式就文章内容和格式提出了很多建议,进一步解决了文章在格式及措辞等方面的问题,才使得文章得以如期见刊。此次的投稿过程使我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了学术研究科学谨慎与切合实际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恶化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经济及社会后果,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污染治理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安排。为了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确污染因何而起极为关键。对此,学术界重点关注了影响中国污染排放的各种因素,诸多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贸易等因素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收入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未得到应有重视,也即相关研究在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时没有考虑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生态环境恶化和收入差距扩大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十三五规划对防治环境污染和缩小收入差距做出了详实的安排。由此我不禁要问,考虑收入差距后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否依旧适用于中国?同时出于衡量政策环境效应的角度考虑,我也要明确政府围绕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安排与环境保护的诉求是否存在出入?鉴于此,文章通过引入收入分配因素重新分析了EKC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并重点探讨了收入差距本身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我在2016年已经发表了一篇有关收入差距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相关文章,得出了两者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的结论,但没有考虑到两者间可能存在阶段性影响的事实,且对两者间的作用机制阐述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宏观以及微观视角系统解读了收入差距扩大对环境污染发挥的影响,认为政府政策、社会规则、环境意识、规制强度以及地区间产业转移和技术外溢都是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具体渠道。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收入差距与碳排放的关系,得出了两者间存在显著N”型关系的结论,同时发现在考虑收入分配后中国EKC假说依旧成立。二是考虑到变量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我进一步通过替换变量和工具变量回归等方式分别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三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类,考察了两者关系的地域性差异特征,发现不同地区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四是借助中介模型分析方法揭示了可能的影响渠道,发现人均收入和环境管制是收入差距对环境发挥影响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借助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顺利地问答了中国收入差距怎样影响环境污染的问题,以期对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但同时,由于文章的成文时间较早,我的研究时间跨度为1997-2014年,对此也深表遗憾,这也有待后续的补充研究。

 

(《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兼对“EKC”假说的再检验》载于《经济评论》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