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宽厚的政府采购、挑剔的消费者需求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写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6-06-13 08:19:35

 

沈春苗 郑江淮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驱动的增长遭遇到产能过剩、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加大的阻碍,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在该阶段里,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我们注意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在推动发达国家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我国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加速形成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起点和目标。
 
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市场自发调整的过程,依赖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自然增长、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化、技能偏向性技术的相对收益等市场因素来刺激企业增加这种技术进步的投资。但是和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高度发达不同,中国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得多,仅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我国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如何使我国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得到有效促进就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的对象。考虑到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本文把政府行为将如何作用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确定为进一步的考察对象。
 
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现实中,地方政府旨在通过政府采购促进企业增加对高科技产品研发投入和企业迎合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产品研发规划的典型事实。例如,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地方政府2009年以来陆续制定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办法》,中央政府20146月公布了信息类产品协议供货软件的采购范围,国外厂商被明确排除在了招标范围之内,20147月中央政府明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截至2016年不得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再例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2)强调该公司定期分析政府采购的需求与导向,并纳入产品规划,跟随政府采购的技术导向,技术创新、绿色节能、信息安全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并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对技术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细化规则,加大比重,推进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政府采购中的优先应用。
 
鉴于此,本文以政府采购高科技产品的事实为出发点,研究政府采购能否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将如何与市场这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挥作用。由于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公开有关政府采购的数据,使得从实证角度考察政府采购效果无法实现,那么,从理论层面对上述问题加以研究就成为本文的重点。根据上述政府采购实践我们进一步确定了三个需要通过理论模型证明的问题,一是政府对高技能产品的采购偏好的变化能否促进技能偏向性产品的技术进步,消费者需要什么的偏好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二是政府采购和消费者购买支出中增加高技能产品采购的比例,能否起到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效果;三是为了维持或增加政府采购高技能产品,需要政府制定什么样的税收或预算支出,才能保证相应的促进效果。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对政府的采购行为加以准确的刻画成为主要难点。已有的研究普遍把政府作为没有偏好的中性角色处理,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地方政府往往是有利益取向和主观偏好的,因此,本文放弃了中性政府假设,而是将政府采购偏好内生化,研究政府采购偏好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政府采购和消费者支出通过市场机制所起到的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作用方式。理论模型的结论表明,政府增加对高技能产品的采购支出比例能够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政府和消费者对高技能产品采购的风险规避程度越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越容易发生;高、低技能劳动力市场越灵活,高、低技能劳动力供给约束越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越容易发生;政府采购数量对高技能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灵敏程度越低,政府为采购提供的预算支持越充足,政府采购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对于政策部门而言,这意味着为了增强政府采购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一方面应当完善高技能劳动力市场,增加对技能人才的投资,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较高的高技能产品采购比例,还应当成为有一定水平税收支持的强政府,保证预算支出的持续性。
 
 
(《宽厚的政府采购、挑剔的消费者需求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载于《经济评论》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