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出口学习效应”的再检验:基于贸易类型的实证分析》的写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6-03-31 14:07:57

吕大国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近些年国内外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从国内看,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检验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即检验出口企业在出口前是否就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另一个是检验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即检验参与出口能否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升。相对于自我选择效应,我们更关心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这是因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阶段也将到来,依靠资本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将难以持续,经济增长必须由过去主要依靠资本等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上来。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如果出口学习效应存在,就可以通过鼓励出口来提高企业生产率。

通过梳理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忽视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性特征,中国不仅有一般贸易出口,还有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进出口贸易形式上的差异导致其出口学习效应必然不同。以往研究只是将出口企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并且简单地认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这一结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经验证据作为支持,而且我们也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我们认为,虽然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通过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进入国际市场,不能通过一般贸易企业那样的出口学习途径来提升生产率,但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也会向加工贸易企业转移部分先进技术,加工贸易企业学习这些先进技术后同样会提高其生产率,并不会完全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尝试区分企业出口贸易类型,研究不同贸易类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难点是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由于出口企业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使得实证研究出口学习效应时,必须解决自我选择效应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从以往的国内外研究看,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倾向分值匹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出口企业出口前一期的特征,在不出口企业中寻找与出口企业特征相匹配的样本来构建对照组,使得对照组企业(不出口企业)与处理组企业(出口企业)尽可能相似,这样可以认为企业是否出口是外生随机选择的。虽然倾向分值匹配方法能够解决内生性问题,但匹配方法有很多,包括最近邻居匹配、卡尺匹配、卡尺范围内最近邻居匹配、马氏距离匹配、倾向值加权等,选择合适的匹配方法成为研究的关键。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不是所有的匹配方法都适合研究出口学习效应,如马氏距离匹配要求匹配变量的数量较少,如果匹配变量的数量较多,可能难以为处理组企业找到合适的匹配对象,由于我们使用的匹配变量比较多,这样使用马氏距离匹配并不合适。最后我们根据研究的特点选择使用卡尺范围内最近邻居匹配方法。

我们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企业不仅存在显著的短期出口学习效应,而且其出口学习效应还高于一般贸易企业,但不存在长期出口学习效应,而且加工贸易企业中,只有低出口强度企业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高出口强度企业不仅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出口对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我们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企业选择加工贸易出口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对低效率内贸企业而言,仍然可以通过加工贸易出口的方式,在出口中学习来推动自身转型升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跨国公司,被跨国公司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

 

(《出口学习效应的再检验:基于贸易类型的实证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