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家庭农业经营——来自CFPS的证据》的论文故事
发布时间:2016-03-31 14:06:48

何凌霄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会引发一系列值得学者们思考的社会经济问题。本人从2013年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研究,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而鉴于我国农村正面临着比城市还严峻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农村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中。当前 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据预测,2020 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5~56 岁左右。那么,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究竟会给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何种影响?若是负面影响,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可以怎样改善这一负面影响?

在思考上述问题时,我将切入点放到了社会网络上。之所以在此提出社会网络的作用,是因为关系在中国农村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日常行动的逻辑起点是以为核心的差序格局下的社会关系取向。在现实中,老龄化对农业经营的最大影响是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尤其体现在农忙时节。而面对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紧缺,老龄农户通常会请亲友帮工或者与其他农户换工以及雇工。其中, 农户拥有的社会网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农户借助亲缘、地缘关系形成的亲友关系网络,通过合作、互惠,获得劳动力帮工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劳动力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长,其在社会关系上投入的经历与情感更多,因而交往对象较多、范围较广,交往时间较长、程度较深;并且,中国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使得互惠规范等观念代代相传,特别地,受孝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对老年人一直较为尊敬。 因此,通常来说农户年纪越长,其拥有的社会网络越丰富,社会网络对其的帮助也越大。

由此推测,社会网络可能会影响老龄农户的农业经营活动。本文的实证部分也就此逻辑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户社会网络能很好地缓解老龄化对农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并且社会网络的这一缓解效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而对于社会网络是如何起作用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的缓冲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老龄农户的劳动力约束,而非资本(资金)约束,且社会网络有助于老龄农户流转出土地。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撰写、参会演讲和反复修改,论文最后有幸被《经济评论》录用,并选为封面文章,是对我们学术研究的充分肯定。对于一个初入科研门槛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这是一份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感谢《经济评论》编辑老师和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设性意见,特别感谢编辑老师认真细致的工作!衷心祝愿《经济评论》越办越好!

 

(《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家庭农业经营——来自CFPS的证据》载于《经济评论》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