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住房补贴对住房消费、劳动供给的影响测度——基于湖北省五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数据分析》的写作故事
发布时间:2015-10-15 15:57:01

 

邓宏乾 贾傅麟 方菲雅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明确指出完善现有租赁补贴制度,实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由此引发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租赁补贴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完善;二是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如何进行并轨,并轨后采用哪种具体补贴形式。
为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者带领课题组于2013年9月对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麻城市和兴山市等五个城市的廉租住房保障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我们共获得了6000余户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调查数据,同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我国住房保障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住房保障制度本身,很少文献分析住房补贴与住房消费、福利陷阱的关联性。我们认为,住房补贴是住房保障实现的具体途径,通过促进中低收入家庭增加住房消费,从而实现居住水平提升的政策目标,所以保障家庭的住房消费是否增加是评价住房补贴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此外,住房补贴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可能会使得保障家庭产生福利依赖,从而不愿主动提升劳动收入,存在所谓的福利陷阱问题。也就是说,科学的住房补贴政策应能有效促进保障家庭增加住房消费,同时也能避免福利陷阱的出现。因此,我们形成了研究住房补贴对住房消费、劳动供给影响的想法。
    首先梳理、讨论住房补贴与住房消费、劳动供给的相关文献,分析住房补贴政策对保障家庭的住房消费、劳动供给的影响机理。我们发现,在住房消费方面,住房补贴政策具有住房消费促进效应,其效应大小取决于补贴资金用于住房消费的程度以及补贴政策对市场租金的影响大小;在劳动供给方面,国外住房补贴政策对劳动供给影响的结论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住房补贴政策是否具有劳动供给抑制效应、福利陷阱仍有待利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根据研究主题,我们分别设定了住房消费变化模型、劳动供给变化模型。对于住房消费变化模型,住房消费变化值虽为连续变量,但有较大比例的样本点取值为零,其变化决定模型属于截取回归模型,所以我们采用托宾模型估计住房消费变化决定的影响因素。对于劳动供给变化模型,考虑到我们研究重点考察住房补贴政策是否对劳动供给有抑制作用以及是否存在福利陷阱问题,我们按照保障前后家庭收入是否增长来判定,将劳动供给变化变量转换成二值变量,用概率单位模型估计劳动供给变化决定的影响因素。最后,我们对已有调研问卷进行筛选,选用其中的2460份有效问卷(实物配租问卷989份,租赁补贴问卷1471份),分别测度实物配租、租赁补贴政策对保障家庭的住房消费、劳动供给的影响大小。
研究结论表明,在住房消费方面,两种补贴政策均有住房消费促进效应,实物配租的住房消费促进效应大于租赁补贴,租赁补贴对收入相对较高家庭的住房消费促进作用大,而对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的住房消费促进作用小;在劳动供给方面,两种补贴政策均对劳动供给有抑制作用,存在福利陷阱问题,但实物配租的福利陷阱程度较为严重。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提出在“公廉并轨”过程中,补贴模式宜采用配物补租、社会房东补贴、租房券和购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补贴标准应依据家庭住房可支付力强弱制定出多层次、反梯度的标准体系,住房保障应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保障房的选址布局、建立就业援助机制。
论文从初稿形成到最终被录用,经过了多次修改。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陈淑云老师、魏伟老师、谌仁俊博士、耿勇同学等提供的帮助。非常感谢《经济评论》的老师和匿名评审专家给予的宝贵修改意见。在此,衷心祝愿《经济评论》越办越好。
 
(《住房补贴对住房消费、劳动供给的影响测度——基于湖北省五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数据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