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基于组群配对的实证分析》写作历程
发布时间:2015-06-02 08:26:05

 

黄惠春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农地产权改革可以提高地权稳定性,通过农地抵押可以消除农村信贷市场上的市场失灵,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瞄准贫困人群、缓解其信贷配给的有效政策之一。200810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发了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的通知,决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2008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土地确权和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打下良好的基础,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2009年,宁夏同心、浙江宁波、山东寿光、福建明溪等地陆续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众多经验研究表明农地产权改革及农地抵押可以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但国外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农地抵押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仅中等和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有所提高,贫困人群由于受到交易成本的约束无法获得信贷条件的改进。那么中国的农地抵押试点的效果究竟如何?这个问题激发了我的兴趣。但是在翻阅了相关文献之后发现,大多数的文献只是介绍了农地抵押试点的模式、政策和制度障碍等,为数不多的实证文章也是围绕农地抵押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鲜见直接评估农地抵押试点效果的文章。
2013年我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经系做访问学者,我的联系导师Michael R Carter教授正是农地改革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他的数篇论文在本领域有着较高的引用率。在和Michael讨论以后,他对中国的农地抵押试点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定下了农地抵押试点与农户信贷可得性这个选题。Michael向我建议了组群配对这个方法,当时他们在海地做一个新型水稻种植方法评估的项目用的也是这个方法。
在查阅了相关文献以后,我们发现组群配对虽然方法简单,但是对调研数据的要求却非常高,主要是要寻找临近的村庄进行匹配以及对农户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经过1个月的前期准备,201311月,我从美国回到国内进行为期20天的调研。在这20天里面我和研究生们在苏北跑了42个村庄,调查了近700个农户。由于完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调研的难度,过程异常艰辛,有时候为了找一个农户,要开车半个小时。调研完毕以后,我又回到戴维斯,处理数据并撰写论文。在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Michael给了我许多非常有启发性的建议。
和以往从农户层面来分析政策效果的研究相比,从村一级层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避免因为农户个体差异引起的估计误差。同时,通过配对方法可以消除农户异质性对农地抵押试点效果的影响,使得估计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从村级层面,试点村的农户信贷需求率、贷款发生率均高于非试点村,试点村农户的信贷配给率低于非试点村,试点村小农户的完全数量配给率低于非试点村,大农户的部分数量配给率低于非试点村,但其差异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农户层面,多项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对降低农户完全数量配给具有显著正影响。农地抵押可以提高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和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对缓解农户信贷配给、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就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显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基于组群配对的实证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