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集聚力的门槛效应研究——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分析》写作过程
发布时间:2015-03-30 16:53:25

 

张黎娜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产业结构演变的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将最终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且服务业的集聚趋势愈来愈明显,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多集聚于国际化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北京、上海等地皆是各类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早在20073月,国务院就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抓紧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随后,中央又出台了一些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形势之下,各个地方纷纷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采取具体措施,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配第-克拉克定理描述的是一个统计现象,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但其中包含着朴素而深邃的经济学思想,即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梯次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即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广大中西部地区却仍处于欠发达状态,甚至还有许多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由此来看,全国各地都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有些不妥,那么哪些地方鼓励服务业是合适的?换句话来说,何种经济条件下鼓励服务业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从现实问题出发,考虑到服务业的发展场所是城市,地方政府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强本城市的集聚力,以此在GDP竞争中获得优势,所以可考虑建立空间竞争模型。服务业分为公共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基于建模的角度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从属于生产,可将其并入工业品制造部门,那么余下的问题则是围绕鼓励公共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能否提升城市集聚力展开。细化考虑后,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表现为服务品种的增多,纵向表现为服务档次的提升。这样将两类服务部门纳入D-S分析框架,即是本文的建模思想。通过模型分析,基本可以得到服务业提升城市集聚力的机制,以及鼓励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集聚力的条件。理论分析后,为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本文采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数据进行了面板门槛回归,回归结果基本支持最初的构想,以及理论结论。
 
(《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集聚力的门槛效应研究——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