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故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国农村基层医生工作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论文故事
发布时间:2014-01-15 17:31:45

  赵 天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在我最开始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时,就加入到了刚刚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项目,和所有的参与者一样,我们都是带着探索的心情在研究方法论,研究问卷的设计和考察数据可能的来源,并且举办了多次会议和国内外专家就项目中的各项问题进行讨论。从那时开始,我就期待着最终会为项目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想象着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能形成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经过了三次预调研,以及穿插在其中问卷的反复修改和可行性的研究,我们项目组终于展开了在甘肃、河南和广东的大规模调研,其中遇到的障碍和实施的困难现在想起来还有无限的感慨。总之,我们对得之不易的第一手调研数据极其珍惜,每个人都期待着充分地使用好数据来尽可能多的产出高质的学术成果。在2011年暑假,我们还专门邀请了牛津大学的项目合作者Proochista Ariana 博士来到北京专门指导项目组的数据分析和制定进一步的研究计划,也是她在此期间一直建议我写一篇关于医生的工作量的文章。当时就有过初步的分析和简单的结论,但后来因为后续的调研和数据的录入、整理、撰写项目报告、再加上自己出国交流的各种事情,这篇文章在2012年9月才算基本完成。

  我国对医生工作量的定量分析,尤其是比较严谨的计量分析的相关研究非常少,这和该领域数据的匮乏有直接关系。而国外的相关文献虽然相对较多,但研究的角度完全不同,很少有直接关注医生的工作量的影响因素,而多数是通过分析医生工作的组织形式来研究何种情况下医生能保证更多的工作量。前人研究的缺乏虽然使得这篇论文的参考点比较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给我的论文来弥补这方面空白的机会。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工具变量的选择,因为数据的局限性和相关研究的缺乏,尝试了非常多的工具变量的组合,发掘其背后的经济学意义,工作量特别的大。同时,在文献阅读和数据分析中还发现,医生的工作量是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研究,而如何将两方面联系起来同时又使论文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至于内容过于繁杂,也是一个问题,但如果做得好也将成为论文的一个亮点。在这个思考的背景下,形成了“中国农村基层医生工作量及其影响因素”这篇论文。

  这篇论文是我计划发表的和项目相关的第一篇文章,内心有非常多不确定,不知道这个主题是不是过于冷门,研究方法是不是不够新颖,政策建议是不是缺乏足够的支撑,写完之后非常缺乏信心。因此,我将论文发送给了我的三位师兄师姐征求他们的修改意见,师兄师姐们从总体的构架、数据的选择、模型的设计、政策建议的角度等提出了非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他们三位都建议我尝试《经济评论》,因为他们都在上面发表过关于卫生经济学的论文,他们的共同经验是它的审稿有非常突出的公平性,选题的思路也非常开阔,匿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质量非常高,能够给论文很大的提升。同时,他们深知杂志对论文质量的要求,因此也督促我进一步的从各方面丰富论文内容,做到每一句话都有理有据,每一个结论都有良好的统计支持。在多次的沟通、交流和反复的修改后,这篇论文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对此也充满了信心。

  经过焦急的等待,终于拿到了外审专家的意见,各种详细的修改建议和论文中的错误指出,让我一方面意识到我的不足,一方面又非常兴奋可以有机会使得文章更上升一个层次。提交修改版本后又是忐忑的等待,最终的录用通知简直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道曙光,让我获得了辛苦的付出被认同的巨大快乐。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仅是一篇论文,也不是简单的学术成果,而是向我展示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可行性,让我知道在这条道路上我并没有走偏,也给了我足够大的勇气继续尝试更多的研究,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来继续期待更多的精彩。我庆幸自己当时尽了最大可能来完善这篇论文,也庆幸当初对《经济评论》的勇敢尝试,万分感激它的认可所带给我的足够大的鼓励。我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积攒力量,更好更快地走下去。

  (《中国农村基层医生工作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三省医疗机构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