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雷晓燕:中国如何应对快速的少子老龄化挑战?
发布时间:2022-05-18 10:04:13

 

作者简介:雷晓燕,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大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雷晓燕教授还担任国发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Journal of Economics of Aging副主编,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2021-2022轮值主席,雷晓燕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应用计量学。

回顾2022年全国两会,人口问题可以说是关注度和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受出生人口明显减少的影响,2021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0.34‰,人口逼近零增长与老龄化加剧的挑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2年,中国面临快速少子老龄化的挑战。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创1978年以来的新低。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4.2%,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无论是少子化还是老龄化,都超过了预期的速度。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的老龄化还会持续。

人口老龄化最直接冲击的就是劳动力市场,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此外,还包括影响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加大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以及老年照料和赡养的负担,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发展。要缓解人口老龄化,还是要提高人口生育率。因此,为应对快速的少子老龄化挑战,中国必须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关键在于减少生育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年到2021年连续五年下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低于国际上公认的1.5高度敏感警戒线。一般认为,生育率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

想要提高生育率,要先解决想不想生、能不能生、敢不敢生的问题。2021年中国放开三孩生育政策,解决了能不能生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想不想生和敢不敢生的问题。想不想生是生育意愿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会呈现客观下降的趋势,想要逆转该趋势改变生育意愿不大可能,因此,现阶段需要更多从敢不敢生的角度上思考解决。

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可以说是影响女性敢不敢生的三大因素。以生育成本为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做的一项研究建构了生育的收入惩罚理论模型,统计结果显示,与生育之前相比,生育1个孩子使妻子的就业几率下降约 6.6%,继续生育第2个孩子的妻子,其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而对丈夫来说,是否生育、生育几个孩子并不会显著影响其就业几率。生育会影响到女性的劳动力参与,女性也因此面临就业歧视的风险。所以,鼓励生育需要从减轻女性负担的角度来出台配套措施,如提高男性分担责任的意识。

很多人都注意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国家正从政策角度着手减轻婴幼儿的照护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这有助于更大力度地减轻整个家庭的养育负担,特别是女性的负担能得到有效减少,为女性获得更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帮助。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的关键是加大优质供给。过去人们不愿将3岁以下的孩子送到托育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严重不足。据测算,目前供需差距达九成以上。过去的供给质量也缺乏有效监督,容易让家长不放心,而现在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对供给质量进行监督。有了政府提供的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惠及的受众也会更广。

配套服务的完善需要过程,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现状下,短期内提高劳动力数量可能没那么容易,但劳动力质量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其一,1990年至2020年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提高到了30.6%,但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其二,教育、技能培训可帮助提高现有劳动力质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三,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

也就是说,中国正处在需要深度挖掘二次人口红利的时代。过去几十年,借助人口的数量优势,中国形成了生产型的人口结构,享受了人口的数量红利,而今,人口的数量优势下降,中国需要向着挖掘人口质量红利的方向转变。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多方面发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养老二字多达10次,可见国家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也说明该话题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接下来,一个较为急迫的工作就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围绕该目标,未来可能会有很多相关的顶层设计出现。

养老金体系改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中国的养老金体系仍以第一支柱即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现收现付的形式占主体,这种制度较为依赖人口结构。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的发放压力自然加大,因此当务之急是向积累制转化。

养老金的积累制类似个人储蓄。目前,社保缴纳包含个人账户制和社会账户制。其中,个人账户制就是积累制,个体存在里面的钱累积起来就是退休后可以花的钱,这一制度可以避免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今后要将养老金的个人账户这部分做大做实。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离不开对老年人群需求的捕捉。目前,优质的养老服务是非常有需求的,特别是社区养老产业,发展很快,涌现出不少新型养老社区,提供上门送饭、医疗服务,设立托老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老年人需求。因此,政府应抓住相关需求,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吸引资金布局该领域,进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应关注社区的适老化改造。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年人出行和防止其跌倒,因为跌倒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消费领域,企业也应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适老化改造。一是数字适老化,要考虑到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里,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弥合存在于老年人群中的数字鸿沟;二是企业要抓住银发经济的发展机会,充分将互联网+医疗、可穿戴设备等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社区,让技术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三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老年人重新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还离不开医疗服务的保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补齐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老年病较为特殊,需要多学科诊疗,而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只有31.8%,按照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到2025年要将该比例提高到60%以上。因此需要尽早在大学中规划设立相关学科,培养专业的老年医学人才。同时,要培养能对老年人身体和心理进行专业照护的人才。此外,还要探索长期照护险的推广普及,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保障。

记者  赵建琳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北大国发院

本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Zvb7QknafHRoHNdOBtP2Q

原文出处:中经报智库

特别声明:经济观察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评论》编辑部的立场和观点。本刊官方网站经济观察栏目所转载的文章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扩大宣传和增进交流。若有相关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要求撤稿,请告知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