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公共经济学
刘晓忠:减税红利应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7-01-23 10:01:05

摘要:减税清费作为政府的可信承诺,体验的对象是企业,只有企业能真正感受到的减税清费,才能在现实中真正在市场中产生正能量,真正激发市场活力,也才能真正助力经济金融资源脱虚入实。

原文发表日期:2016.12.19

 

“别让曹德旺跑了”,在李嘉诚携资本离开亚洲后,这样的声音又开始出现。

作为首位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华人,上市公司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是公认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而近期,他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

当然,担忧曹德旺跑了的忧虑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与其说他是跑路,不如说是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结果。福耀玻璃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并没有减少,相反还继续在扩大布局,上个月还和辽宁省本溪市签署了浮法玻璃(与平板玻璃的工艺和品质不同)项目协议,规划年产值12亿元。

日前,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跟美国比高了35%,此外,土地不要钱、电价只有中国的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无独有偶,最近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中国宏观税负率已达GDP36.92%,远超新兴经济体和英美等发达经济体。

尽管曹德旺所提到的美国“土地不要钱”、油价低廉天然气低廉依然还是美国一个州的个案,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参考。

中国的宏观税负是高是低?长期以来就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因为该指标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共识概念。事实上,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一直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不算高,特别是在营改增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企的税负正在因为改革而不断趋于降低。

统计显示,今年5月试点全面推开以来,新增试点4大行业减税额呈逐月放大趋势,到10月底累计减税965亿元,26个细分行业全部实现了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定目标。1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但是,在当前民营企业投资增速出现下滑的当下,听听民营企业家的切实感受,能为我们下一步继续推进减税步伐确定方向。

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尤其是在近年来经济金融资源出现持续脱实入虚、我国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爬坡过坎、美国喊着制造业回归,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提出将美国企业所得税从35%降至15%等境况下,如何进一步焕发中国制造业活力,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大任。

当前各界对中国宏观税负感受“见仁见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名义税负上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但企业实际感受到的税负水平则要比名义税负要重。

为什么?这实际上主要反映在税基的计算上。在发达经济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费用实行的是应扣尽扣的原则,即只要能举证出合规合法的证据,是可以在税前抵扣而不需计入税基的;而在确定税基上,中国采取的是比例红线标准,企业在税前的各项抵扣都有一个划定性的比例标准,超越了税前抵扣费用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和成本,是不允许在税前抵扣的。这种做法在过去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了税收的征缴成本,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从而具有一定积极效用。

但与此同时,这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企业利润增幅呈现下降态势等背景下,过高的税负就会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出现矛盾,在税收刚性支出的压力下,国内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以及民间投资跑出去,就成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用脚投票现象。

减税清费作为政府的可信承诺,体验的对象是企业,只有企业能真正感受到的减税清费,才能在现实中真正在市场中产生正能量。这恰恰说明了推进营改增和减税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更说明了继续推进减税的改革方向是抓住了改革中的痛点难点。

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旗帜鲜明地指出,明年要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税是最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说,来自总理的“最强音”是给了中国企业家一颗最好的定心丸。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在人口红利之后,来自减税的红利更应该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

详见http://news.ifeng.com/opinion/zhengnengliang/1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