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公共经济学
徐冰:警惕财政补贴催生一批投机企业
发布时间:2016-03-09 08:20:05

作者简介:时评人。

 

作为扶持新兴产业的一项常规措施,财政补贴越来越受到政府青睐。但是补贴存在风险,操作不慎,不仅会使良好初衷南辕北辙,还会出现最为恶劣的“劣币逐良币”。近期不少地方以扶持“双创”为名对天使投资损失予以财政补偿,就明显存在道德风险。而近几年对新能源汽车的高额补贴,则已演化出巨大的“骗补”黑洞,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再次耗费不菲人力物力,启动专项检查。

天使投资,就是拥有实力的个人,对市场前景广阔却存在巨大风险的项目进行前期投资。正所谓风险与收益对等,若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可能的高风险、高损失。正因此,项目选择上,天使投资会慎之又慎;投谁不投谁,也会反复权衡。

这一切,皆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进行风险收益权衡,时刻在矫正投资行为。但假如对天使投资的损失予以补贴,则难免扭曲激励机制。既然有人兜底,既然兜底的钱不是自己的,胆小之人也会胆大妄为。而如果补贴居然还会超过成本,天使就注定异变为魔鬼。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出现严重的“骗补”,原因正在于此。按照现在的补贴方案,除了国家财政补贴,地方还同时以1:1的比例补贴。于是,不仅买车有可能“零成本”,生产厂家居然也可以“零成本”乃至“负成本”生产。

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明显失衡,甚至只要投资就意味着盈利,财政补贴真正激励的是什么,实在无需多嘴。

诸如此类的补贴所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政策设计者难道真的“始料未及”吗?恐怕不能如此轻言。

表面看,是财政补贴的补贴方向出现了问题,但实际上,是财政补贴本身的激励机制发生了扭曲。长期以来,以财政补贴扶持某些行业和产业,几成“习惯性动作”。体制原因,自然是财政软约束。虽然财政预算以及支出需要经过法定程序,但现实的操作,法定程序未必不能流于表面化。从程序本身可能找不到什么漏洞,可实际情况不一定符合真正的法定含义。

同时还应看到,宏观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态势下,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在许多地方成为一种利益权衡。以改革之名,以发展新兴产业之名,施行的却是一种变相的刺激经济之举。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认识虽然看似取得共识,但关键时刻,有形之手依然存在滥用的动力。财政补贴面临的道德风险,与其说是政策设计失当,不如说更多因为对有形之手的激励失当。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转载自《深圳新闻网》

详见:http://news.ifeng.com/a/20160208/4739195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