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公共经济学
吴向宏:减税下的经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4 15:11:18

 

作者简介:博士,现为国际商业顾问,某跨国科技集团副总裁。
 
随着上市公司2015年中报的陆续披露,人们看到上市公司的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剔除金融行业)都在下滑。这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感到:如果不改善基本面,A股股价就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撑。鉴于这个原因,有人开始呼吁给实体经济大规模减税,以支撑股市。例如,某大型私募基金的创始人认为,救市投入的资金以万亿计。如果再用同样规模的资金,用于给企业减税,则企业的利润可以提升一倍以上,股市自然而然就会火起来。
从中国税收增长趋势看,大规模减税似乎也可行。社交媒体上最近有一篇转发颇广、署名格隆的文章,认为:中国财税收入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30多倍,年均增长率19.5%,远高于G D P的增速。按大口径指标,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税负率达44%。而全球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为13%左右,高收入高福利国家才达到40%左右。所以中国减税是有理论上的空间的。
对我个人来说,这个观点并不新鲜。我早就曾积极倡导大规模减税。早在2008年7月,我就公开发表过《厉行减税以预防经济金融危机》一文,第一次预测了中国可能面临通缩周期,认为“如今C PI指数的上升,反而只是通胀末期的所谓翘尾效应,恰恰是流动性紧缩可能到来的标志”。我并且建议道:“防止实体经济衰退导致国民收入锐减,防止金融体系失序导致国民财富蒸发,这两个防止才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在对外政策上,我主张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而在国内政策上,我认为目前最有效、最应当采取的政策,就是大规模减税。”
不过,由于通缩危机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又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大规模减税,在现实操作层面,目前反而必须慎行了。
这其中,对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负债率。根据社科院上月初发布的最新研究,从2010到2013年,短短3年间,中国政府负债率从37%快速上升到了超过50%。同时,鉴于人口老化造成养老等负担在可预期的未来还会继续上升,短期内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并不现实。
一旦再大规模减税,就有可能造成政府财政急剧恶化。继而导致政府信用危机,直接危及基本金融秩序的稳定,其影响将波及币值汇率资本项目平衡等,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即使不发生上述最坏情况,政府财政恶化也会加大政府融资成本,迫使政府借贷利率上升,从而推高全社会利率。通俗说就是有可能又造成一次“钱荒”。这对中国目前面临的通货紧缩形势,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我仍然认为,大规模减税终究是必要的,不过要把握好时机。更加可行的方法,是结合一次温和、小规模的减税措施,辅以人民币贬值,同时通过体制改革,向经济系统中释放大量资产,通过提升资产负债端的资产质量,来降低负债率。
关注我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一贯认为中国在长期高增长之后,或许会经历一些经济波动,这像人人都要生病发烧一样,并不是什么坏事。对政府而言,如果一次危机可能已经难以避免,那么不妨先在手头留足弹药。如果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继续去库存去产能,让经济下滑速度触底,那个时候,再实现大规模减税以重新刺激经济增长,或许效果更明显,更容易促进中国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这个策略同样适用于私营经济体:也就是说,对很多企业来说,目前经济进入通缩周期,更急迫的任务是提升资产质量,尤其要考虑处理掉那些现金流预期差的资产。而不要逆势而动,强行试图扩张市场份额或提升利润率。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详见:http://news.ifeng.com/a/20150907/44596375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