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周俊生:中国金融开放将创造更多市场红利
发布时间:2018-05-22 08:54:25

 摘要:随着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消费者将看到有更多的外资机构纷至沓来,从而给中国消费者不断带来惊喜。

原文发表日期:2018-5-4

 

中国人民银行52日确认,第一家外资支付机构——英资World First已向我国提出业务申请。同一天有消息传出,总部位于爱尔兰的世界征信业务巨头益博睿公司也向中国提出了开展征信业务的许可申请。

外资机构在中国“赶早集”,显示了它们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这块发展中的“蓝海市场”上尽早占据应有位置的迫切心情。在党的十九大和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正在上演“加速度”。4月初,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了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其中第一条便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此次宣布放宽市场准入,选择了金融和汽车这两个重要行业作为切入口,在金融业的开放上,要求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这显示了我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坚定信心。

博鳌论坛闭幕以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步子就迅速跨了出来。即使是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开放的步子也没有停下来。小长假前夕,中国银保监会已经推出了加快落实银行及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相关措施和实质性举措。小长假里,中国证监会又发布消息,外资在我国证券行业的投资实现了“由参转控”的转变,合资券商可逐步实现“全牌照”运营。现在,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征信机构迫不及待地向中国叩门,这显示出一个线条清晰的现实,外资金融机构对于进入中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它们的进入将有效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质量,这显示出中央有关扩大开放的决策将收到切实的效果。

中国选择金融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这与中国最近多年来积极推进金融业体制机制改革,按国际标准建设中国金融市场,提高了外资进入后可能产生的对市场冲击的抗打击力是密不可分的。金融是保证一国社会经济安全的重要命脉,金融稳定则社会经济就有了稳定运行的保障。因此,对金融开放持审慎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既已进入市场经济轨道,金融市场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行。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分支业务上已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正是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中国才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自信心。而随着外资的进入,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充分地展开,中国的金融消费者将得到更多的由市场竞争所产生的红利。

市场经济每深入一步,市场就能更多地涌现出被市场竞争挤出来的红利空间。以我国的银行储蓄来说,在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前,大小银行的储蓄利率均执行国家的统一规定,储蓄者无从选择,只能被动接受。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各大银行之间的储蓄利率有了差别,特别是一些中小地方银行为了能与国有大行展开竞争,大多在央行基准利率上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左右,储蓄者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也能够得到更高的储蓄利率。以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展开“全牌照”业务,它们将在更高层面上与国内银行展开竞争,从而为国内的金融消费者打开更广阔的红利空间。

以此次外资支付机构向中国申请展开第三方支付来说,随着网上支付的走俏,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消费支付模式,这一业务也已成为前景看好的“蓝海市场”。但国内第三方支付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在运营,由于竞争力度不够,消费者并未能享受到充分的便利,倒是支付机构在快速壮大。在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中国后,国内这几家支付机构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压力之下唯有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强度,用各种更有吸引力的手段来黏住消费者。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在通过改革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后,其市场向全世界开放是一个大趋势。随着开放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消费者将看到有更多的外资机构纷至沓来,从而给中国消费者不断带来惊喜。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详见:http://pl.ifeng.com/a/20180504/5808795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