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章玉贵:瞩望中国金融监管的新一轮整体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17 08:42:38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金融监管领域改革,既要跳开既有的约束框架,更需整体设计与配套的高效执行机制,首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机制建设。建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金融安全委员会,适当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金融监管经验,整合既有监管体系,加强既有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风险预测、分析、评估和防范等方面的信息沟通与决策执行方面的协调,形成对可能暴发局部或全局性金融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切实加强对跨市场、跨产品、跨行业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随着金融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日益吃重,全国两会代表有关金融议题的建言献策不仅逐年递增,而且越来越专业。从决策层到监管层及有关市场参与主体,都空前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中国今日已是金融大国,据悉,中国当前仅银行体系的资产总量就达33万亿美元,而美国银行总资产是16万亿美元,中国银行体系的价值已是每年经济产出的3.1倍,而欧元区银行价值是其年度经济产出的2.8倍。假如上述数据可靠,则预示着我国的信用扩张已超过国际一般基准。根据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解释,我国银行体系资产超过欧洲和美国,说明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过,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本品的投入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信用风险的可能性上升。因此,维护金融安全日益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金融之于经济系统是无可替代的核心。不过,若因此而无限放大金融的重要性,以至于认为金融可以超越实体经济,那显然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金融,究其本质,是基于定价与交易规则的财富分配转换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体系性存在。换句话说,金融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而是通过金融系统的运行尤其是金融创新,将产业资本创造的价值部分转移给其他资本进而创造更大收益预期。因此,尽管建设金融强国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指向,但在目标达成过程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经济走得更稳,迈向更高发展能级的前提。

  金钱永不眠,从现代金融学与现代金融的发展来看,由马科维茨和布莱克、斯科尔斯等人引领的华尔街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在开启金融资本创富神话的同时,也将金融风险这一极为严肃的命题提到监管者面前。2008年暴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生动不过地告诉世人:金融创新和债务安排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是可以带来超预期收益的产品或政策设计,但如果实体经济绩效未能得到同步提高,无休止的金融创新或信用过度扩张,最终会对经济体系造成摧毁性的破坏。美国金融体系在2008年危机之后差不多用了7年时间才基本修复,以至于昔日的奥巴马和如今的朗普,都在下大力度整固美国在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就我国实情而言,虽然金融资产体系与规模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为庞大的,但还谈不上金融强国。而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名目繁多的金融创新,客观上要求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形成匹配的监测、预防与处置能力。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尽管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而上述四个方面的风险,有的是监管发展滞后的结果,有的是监管尚处于盲区的产物,有的是制度设计跟不上发展步伐的产物。

  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较多存量改革的约束,相关改革进展与预期目标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些年来,庞大的存量资金伴随着当年一揽子刺激计划的执行“避实就虚”,寻求短期内能带来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这个过程又随着金融深化的加快而不断扩展。于是,各种在金融创新旗号下催生的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平台的涌现,就是饮鸩止渴快钱意识的现实反映。此外,受制于国内外相对低迷的经济周期的约束,以及相对较长的技术创新周期的限制,民间资本短期内较难找到能带来较高投资回报的项目,这又引导存量和增量资金进入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加上各种市场力量的助推,造成局部地区的不动产属性正日益资本化。央行试图引导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收效并不显著,金融业不断挤占实体经济利润,出现虚实倒挂的局面,企业“高杠杆化”现象严重。

  尽管我国目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鉴往知来,各国的历史教训早就警示我们:没有一个经济体长期运行于高杠杆债务区间还能始终与债务危机乃至系统性金融危机绝缘。事实上,经济运行中业已出现一些风险或将暴发的苗头,局部地区的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有蔓延趋势,债券违约屡有发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持续扩张,影子银行风险呈现上升之势,各种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新金融”产品大行其道,所有这些,都是必须直面的迫切命题。所以,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应是对复杂金融系统的高水准驾驭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从这个角度说,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既要跳开既有的约束框架,更需新一轮的整体设计与配套的高效执行机制,以形成对金融系统运行的敏锐直觉,进而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早期预警与前瞻性防范。

  当前金融体系中出现的诸如金融机构混业化,金融交易跨市场化、银行业务表外化、资本流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改变目前的分业监管状态。

  中国金融监管的新一轮整体设计,首先得加强顶层设计与机制建设。笔者建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金融安全委员会,适当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金融监管经验,整合既有监管体系,加强既有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风险预测、分析、评估和防范等方面的信息沟通与决策执行方面的协调,形成对可能暴发局部或全局性金融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切实加强对跨市场、跨产品、跨行业的监测与预警能力。在加强对金融安全战略领导力的同时,通过提升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与危机预警能力,防患于未然。

  其次,监管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保持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高度重视企业高杠杆率的危险性与复杂性,严控债务风险。必须尽快全面清查国有和民营企业的不良贷款率,确认问题贷款的数额,以确认真实的不良贷款率。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7-03-13/18845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