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重构金融生态:从“助富”到“助弱”
发布时间:2017-01-05 10:17:07

(作者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构建“扶贫助弱”的新金融生态体系,要求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实现经营模式转型。为努力开拓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蓝海”,还得探索控制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办法,比如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保险制度。

  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时期,金融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包括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开放资本市场等。但就总体而言,我国需要重新构建新的金融生态体系,改变资金向大企业倾斜的偏向,加大培育创新创业企业支持力度,建立注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扶贫助弱”体系,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最有效的基础设施。

  基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近代银行产生以来,几乎都是“嫌贫爱富”的,难以或不愿发展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由此形成“二八金融服务体系”。即金融机构将80%的资金贷给大企业,只将20%的资金贷给中小微企业。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同样明显。当年,这种金融架构有利于集中精力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后,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构建包括金融支持在内的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大型企业继续占有甚至垄断资源、生产和市场,就很不利于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了。

  为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要求实现资金由“助富”向“扶贫助弱”转变,构建“扶贫助弱”的新金融生态体系。现代社会创新创业者大多数是白手起家的,作为创新主体的中小微企业是天然的弱势群体。而支持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就是支持未来,支持经济转型与升级。尽管创新创业企业失败概率非常大,但少数企业的成功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巨大,微软、阿里巴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国企业创新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以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支持为辅,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很不畅通。2014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1%29%60%)显示,2014年相比2000年,利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政府专项资金进行创新的企业分别由84.7%升至90.8%、由58.1%降至41.6%、由17.8%升至24.9%。这表明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的创新投入都有所提高,但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活动支持力度下降,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状况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构建“扶贫助弱”的新金融生态体系,首先要求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以及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高度依赖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这要求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人才、信誉、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信息传递、搜集和处理的速度和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努力开拓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蓝海”。为此,还得探索控制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办法,比如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保险制度。

  再清楚不过,发展直接融资能为企业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现金流压力,降低其融资成本,尤其能更快将资金输送给创新创业企业,推动经济转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去年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24%,未能形成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生态体系,而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对构建新金融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空间。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重构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途径。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金融业务的新型业态,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因而成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蚂蚁金服、飞贷提供了典范。蚂蚁金服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让无数年轻人、小企业感到激动人心的经济体,计划在未来10年为全球20亿用户以及2000万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支付、小贷在内的多种普惠金融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球信用体系。飞贷的手机APP贷款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贷款申请、获批、用款、还款、再借的难题,而且通过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防范伪冒申请,整合征信大数据,识别虚假申请,拦截失信用户,并使用智能化的评分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持续追踪用户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金融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交易行为,动态管理用户的信用额度和用款利率,解决了风控难题。

  构建由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互联网金融为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为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新金融生态体系,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保障。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11-07/18676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