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徐瑾:互联网金融乱象:中国式“钓愚”潜规则
发布时间:2016-07-14 09:50:16

泡沫的潮水还没退却,已经有人开始裸泳。

泛亚、e租保、大大之后,e租宝之后,显然还会有更多“宝宝”“财富”陷入风险,涉案金额也从几亿到上百亿。从媒体报道来看,从快鹿系平台收存资金风险,到北京天恒泰财富涉嫌非法吸存,再到上海中晋资产被立案调查,中国互联网金融在刚刚过去的春天爆出更多麻烦。即使陆金所之类业界领头公司,也放慢了IPO步伐。

去年是小甜甜,今年是牛夫人,说的不是过气网红,而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乱象,新一轮整治正在开始,也注定未来各类跑路以及调查新闻还会继续。根据银率网统计,截至20163月底,中国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572家,连续四个月负增长,20163月全国新成立P2P平台仅4家,环比上月减少66.7%。截止5月下旬,累计新增问题平台已达137家,其中跑路/失联17/82家。

昔日作为创新典范的互联网金融,为何如今有沦为骗子集中营的嫌疑?和中国多数行业一样,互联网金融也不幸走上了“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治乱循环;其发展路径也遵循资本逻辑,走上了最便利套现的一条路。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时候,部分业界人士将其视为放松监管的不二途径,为互联网金融站台喊话更是屡见不鲜,当时如果对于互联网金融提出质疑,近乎走在金融创新对面。放眼当下,即使最为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多数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银行信托的变体,昔日创立之初改革金融系统解放金融抑制等华丽许诺不过尔尔。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对已有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已经相当完善,当互联网金融出现之际,更多以观望态度观察,这一态势其实提供了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体爆发的时间窗口,成为不少人借机掘金的机会,无论是合法途径还是灰色途径,监管空白也成就了业内业外闯入者公认的黄金机会。

从更大的图景来看,不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本身源自企业与居民被压抑的需求。在金融抑制之下,从企业端看,由于不少信贷资源被投放给回报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存在未能被满足的融资需求;从居民端看,现实之中的资产价格暴涨使得民众对于投资回报有了更高期待,这导致银行存款利息甚至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满足居民投资需求,于是各类回报率高于10%的信托产品甚至回报率更高的P2P产品成为近些年的热门之选。

企业与居民两端,双方以往未能被充分满足的金融需求一拍即可,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甚至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作为其股东企业的融资平台之一,隐性肩负着为集团融资解困的目的。存在即合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勃兴繁茂,源自社会自身的需求,然而不可否认,不少产品的本质并非产品创新,而只不过是监管规避,以各种非金融身份享受金融业务之便而已。在资本推波助澜之下,互联网金融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门市从热门商圈开到居民小区,从邮件营销到电话营销再到各类名人站台,其活跃程度甚至超过银行。

以创新之名,我们已经看到太多骗局,然而防骗的第一要诀就是,过分美好就不太可能是真的。为什么在中国许诺越高人气越旺,其背后揭示了什么潜规则?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在新著《钓愚》一书中就发现,即使在自由市场之下,也每每存在各种欺骗行为,如果一门欺骗生意甲骗子不做,乙骗子也会上,所以真实世界存在所谓的“欺骗均衡”。

具体到中国互联网金融骗局,则更具有傻子不够用的特点。一种说法即是目前各类骗局已经有地方特点,比如上海主要骗老头老太,在北京主要是骗线上吊丝,不一而足。互联网金融乱象,实际上也陷入一个中国式“钓愚困境”,聪明的傻子比比皆是。除了自诩精明的各类互联网金融薅羊毛族,有的投资者专注于高回报而忽视风险,甚至在平台公司丑闻爆发后,还希望媒体不要报道,以便拿回投资全身退出。

高得离奇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对风险估计过低的投资人,多数人都以为自己不是最后接盘者,能够在信用崩塌之前及时撤出,甚至在风险爆发之后也寄托于政府出面解决——即使是民企创办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其实也隐性担负了政府信用。无论所谓互联网金融创业者,还是这些机构的投资方,其实对于这一点也都心照不宣。

投资者的中国式逻辑看起来难以理解,却明显不缺乏民间智慧。现实的状况就是当产品购买者人数过多时,处于金融维稳考虑,地方政府有时候真的不得不出手相助。在这一过程之中,事发之前,现存监管条款显然滞后;事发之后,如果政府信用介入,则无疑助长了道德风险。

重新审视各类跑路新闻,其中可见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失败。合法经营互联网金融自然应该与各类骗局切割,但中间仍旧存在太多灰色地带,尤其过去的监管真空之中,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其实关系到如何理解当前金融系统的刚性兑付。

金融就是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旧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其形式拓展,也正因此,风险管理始终应该放在首位,即使换上更为高大上的Fintech(金融科技)之类词语也无法掩盖其本质。在国外,IT行业颠覆金融业这天不仅没有到来,相反伴随着各类问题行业自律与监管风声开始收紧,互联网金融先驱Lending Club首席执行官近期去职也正是因此。

对于中国而言,“双创”梦想点燃了互联网金融的无数造富愿景,不可否认,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确实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另有不少公司实际行走在灰色地带,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规避之实。我曾经说过,2013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是各类互联网金融遍地开花的一年,2015年则随着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新一轮跑马圈地时代的来临,如今看来,2016注定是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整治之年。金融业的外部性意味着,金融行业本身具备一定公共性,值得谨慎对待。

以各类跑路新闻为鉴,目前正在热议的一行三会金融改革,其方向是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结合,那么后者尤其应该重视消费者金融监管。与此同时,除了上对下的监管,媒体与行业协会等平行监督,更应该得到鼓励。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章来源:FT中文网;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