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Joseph E. Gagnon:独立的货币政策对中国来说比维持稳定的汇率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6-07-14 09:24:24

作者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质疑各国央行是否还能在需要时提供更多有效的货币刺激政策。

  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短期利率已经在零以下,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并且非常规货币政策由于被大量使用,目前已经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央行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只要中国政府愿意接受自由浮动的汇率,其货币政策环境就可以进一步宽松。

  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于维持一个安全的短期利率。在发达经济体,这些短期利率都在历史低位,接近或低于零。在中国,这些短期利率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但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在大约3%

  近年来,有三种非传统货币政策被使用:央行明确指引未来的利率调控走向,作出长期维持低利率的政策承诺;央行买入大量证券,这种向市场超常规注入基础货币的方式就是量化宽松政策;央行将长期贷款利率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以扩张整个经济体的信贷规模。

  大萧条后的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发挥作用:减少由于市场恐慌带来的风险扩散;减少对未来短期政策利率的预期;通过减少市场中长期债券的供给,来减少债券收益中的期限溢价。

  在本币为SDR篮子组成货币的国家中,中国央行资产占GDP的比重仅次于日本,且大部分来源于中国的外汇储备。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的债券市场更小,及在QE中可购买的证券总量也更小,但是中国QE买入的证券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可以选择直接贷款或购买证券化的打包贷款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独立性

  根据国际金融领域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存在以下三种情形中的任意两条1)独立的货币政策;2)稳定的汇率;3)开放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中国具备前两个条件,但不具备第三条。近年来,中国开始稳步地开放金融市场,并承诺市场力量将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货币政策独立性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内居民(包括公共部门)的外币借款程度。高额的外币债务可以显著地限制独立的货币政策。

  幸运的是,中国的外币债务问题并不严重。通过使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有足够的空间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并非必须与美国货币政策挂钩。

  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中国不可避免地必须开放金融市场,需要接受更大的汇率灵活性或者承受外汇储备大幅上涨或下跌的风险。

  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对于中国来说,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比维持稳定的汇率更重要。汇率波动比不恰当的货币政策的伤害更小。中国需要克服对于汇率自由浮动的恐惧。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5-26/18406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