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滕仁:卢布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发布时间:2016-07-11 10:32:14

作者滕仁(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201412月,卢布汇率遭遇“断崖式”暴跌,对美元汇率一度盘中突破801,创下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单日最大跌幅纪录。一时之间各种消息评论甚嚣尘上,对俄罗斯经济形势的评估和预测也是莫衷一是。时至今日,卢布汇率虽几经波动却依然难以摆脱低位徘徊的走势,而随着石油价格的进一步走低,卢布仍将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卢布的大幅贬值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不仅给俄罗斯经济形势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全球经济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中国而言,卢布汇率的剧烈波动虽然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却有着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卢布汇率剧烈波动的原因

造成卢布汇率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是俄罗斯国内外因素联动恶化造成的,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内因来看,首先,作为重要的能源出口大国,能源是俄罗斯经济中最大的单一领域,能源出口约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68%,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财政收入支撑着俄罗斯政府一半的官方预算,同时还负担着规模较大的非官方资金。201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下滑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卢布处于弱势地位。其次,俄罗斯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降低,截至20151120日,俄联邦黄金和外汇储备为3 645亿美元。如果说俄罗斯政府在2014年为稳定卢布汇率有能力动用超过1 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那么,随着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快速消耗,俄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大规模干预的能力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进而加剧市场对卢布的不信任情绪,导致卢布汇率进一步失衡。最后,俄罗斯经济近年来发展乏力,经济增长速度逐年递减,2013年增长1.3%2014年仅增长0.6%,而截至2015年上半年为负增长,第二季度更是下降4.6%。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衰退,导致社会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资本外逃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从外因来看,首先,乌克兰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经济制裁,切断了俄罗斯在西方的融资渠道,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干扰,加速了国际资本避险撤离和国内资本外逃,卢布在外汇市场上遭遇投机性抛售;其次,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持续走强,一方面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造成新兴市场各国货币的贬值压力加大。

二、卢布汇率剧烈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大国,同时又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因此,卢布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中俄贸易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俄贸易方面,自2015年以来两国贸易额开始出现下滑,但考虑到占两国进出口比重较大的产品是以美元结算,此外,两国人民币结汇安排也规避了一定的风险,故此,中俄贸易受到卢布汇率波动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而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从积极方面看,卢布的“断崖式”暴跌让人民币在中俄贸易结算中拥有了更多的主导权。一般而言,当一国货币暴跌,币值不稳定时,美元就会被广泛用于市场交易。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国内的大量交易使用的就是美元。但自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之后,俄罗斯政府一直竭力“去美元化”,弱化美元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成为中俄两国贸易结算方式的首选。同时,中国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在卢布贬值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同俄罗斯进行交易时也可以选择人民币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如若如此,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从消极方面看,美元升值提高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国际资本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由此导致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货币相对贬值,这其中新兴市场国家承受的贬值压力更大。据统计,201490%的新兴经济体都处于经济下行状态,新兴市场各国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俄罗斯只是这当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自然也受此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卢布的暴跌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预期,卢布贬值的溢出效应引发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加速撤离,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增大。如果人民币汇率处于弱势,则投资者对人民币的持有热情就会降低,只有人民币币值稳定且不断走强,才会有人愿意持有人民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受到卢布汇率剧烈波动的负面影响。

三、卢布汇率剧烈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启示

卢布国际化是近年来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高卢布的国际地位,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不仅实现了卢布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在推动独联体框架内的货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是经历此次汇率暴跌之后,卢布已经成为全球最不稳定和波动性最强的货币之一,距离“要使卢布成为更有吸引力、更方便、更可靠的结算手段”的目标越来越远。可以说,卢布国际化进程受阻是这一轮卢布汇率波动给俄罗斯带来的最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之一。

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同样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是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关键一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来看,虽然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双边货币合作、储备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障碍,存在着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此次卢布危机给中国也敲响了警钟,同时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中国应彻底避免俄罗斯卢布危机呈现的汇率暴跌,进一步加强货币汇率安全机制建设。卢布的“断崖式”暴跌暴露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薄弱和汇率安全机制的缺失。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已经经历了多次卢布汇率震荡,一直缺乏有效的汇率稳定机制,无法积极主动地应对西方以汇率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制裁。因此,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安全机制建设,摸清人民币汇率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界定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警戒线和合理区间,并将其列入政府的主要调控管理目标,以避免人民币汇率的震荡波动。

2.中国应维持充裕的外汇储备规模,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驾护航。通过此次卢布暴跌可以看出,拥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是十分必要的。雄厚的外汇储备是稳定汇率的重要基础,是人民币升值的助推器,更能保障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安全性,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做空投机行为。同时,要盘活存量,完善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不断创新和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

 3.中国应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管理,但不能操之过急,要慎重对待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中国于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2014年顺利开通沪港通,进一步简化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2015103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宣布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资本项目可兑换所面临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尚未完成前,不宜单方面扩大资本项目开放。来源:《欧亚经济》2016年第1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4-12/18324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