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丁 峰:金融产品收益的本质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1 10:30:33

 在我国金融准入门槛逐渐降低的大背景下,金融脱媒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资金脱离传统银行这个中间媒介,寻求过剩方和需求方的直接匹配,主要渠道除了线上的以P2P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还有线下的实体店理财产品销售和私募基金的募集等方式。而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在近乎野蛮生长的扩张过程中,风险控制始终是民间金融和草根金融最重要的经营原则,风险控制的必要条件之一就在于产品回报的理性预测和约定。在最近爆发的“快鹿风波”和“中晋风波”中,产品发行方为扩大发行规模明示或暗示了过高的投资回报,一旦投资项目搁浅,集中的高额高息兑付导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失衡,从而引发了整个资金链条的坍塌。

  几乎没有例外,绝大多数金融意外事件的发生,都与过高承诺的投资回报脱不了干系。

  金融业在本质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通俗些说,一个企业通常是一个组织单元,在外人看来,这就好似一个“黑匣子”:入口处把原材料投进去,出口处是商品,遵循的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这一基本生产链条,讲求的是高度专注的工匠精神,比拼的是产品的精益求精和服务的极致体验。但金融业却非常特殊,它投入的是资金,产出的还是资金,资金就是它的产品载体,不论中间过程多么复杂,目的只有一个:增值,即绝对数量的增加。若用一句话来概述,金融就是钱生钱的游戏。

  在古希腊大哲亚里士多德看来,钱本来就是没有生命力、生育力的工具,用钱生钱无异于让男人生孩子,是反自然的。是的,从某种意义来讲,钱本身不能像种子那样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若钱仅仅在金融的圈子里空转,那是不会取得新增财富的。这就好比一伙人在一起赌钱,赌来赌去,钱的总数不会增加,无非是在不同口袋里的转移而已。说到底,这就是个零和游戏。所以,一旦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金融业的价值,在于其为实体企业融通资金,使实体企业借助资金来整合转换成生产要素(土地、材料、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形成资本投入,扩张产能,从而创造出新的财富。因参与这一过程,为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金融业从中分一杯羹,这便是其利润来源。归根结底,金融从实体经济获取权益收益的途径无外乎两种:股权和债权。可以说,金融产品在形态上不论如何复杂,追根溯源都要靠债权和股权来赚钱,都逃不出这两种赚钱途径。

  债权主要以放贷为主,业务主体是银行和。银行放贷给企业,通过收取利息获利。银行先汇集储户的资金在一起形成资金池,然后从这个池子里把钱贷给企业,因此在业务链条上是多对一再一对多。信托的主要形式是委托贷款,信托公司主要充当中间方,协助借贷双方匹配资金,其资金链条本质上是点对点。股权表现为投资,业务主体是证券和基金。通过投资,资金方成为企业的股东,享有股权收益,可获得分红,股权转让和分红是主要的盈利方式。券商主要负责把非标准化的公司(非上市公司)变成标准化的公司(上市公司),以便于在场内(交易所)交易,这就是证券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另外,证券公司也有股票自营业务和帮助客户成交股票的经纪业务。债权与股权兼顾的是保险,保险公司在负债端收取巨额保费,在投资端的投资组合则无外乎债券、基金、股票和银行存单等,此外还有一部分股权投资,如持股于银行和大型基建投资项目等。债权和股权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中的业务分布,体现了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原则。

  可见,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前提下,假如实体经济持续低迷,金融业很难获取超额的回报。看看上几轮经济周期的实际运行情况便知,我国企业的整体利润率,介于经济扩张期和低迷期的波动区间一般通常能维持在5%10%左右。从几十年的长周期来看,股市的年化回报,不论是在我国还是美国,也基本维持在10%左右。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实际回报率水平,也是支撑股权和债权获取收益的最终来源。因此,如果严格按照资金一一对应的原则兑付,一些以高收益为宣传手段的理财公司就很难实现一一兑现,过高的收益回报也成了其业务循环和持续性经营的无法承受之重。于是,私自开通资金池业务,借新债还旧债,短债长投就成了其惯用的拖延手法,当窟窿越来越大,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掩盖不了的时候,群体性的金融意外事件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方面不能眼睛只盯着理财产品所承诺的高水平回报,火中取栗,贸然大额认购;另一方面,也不能明知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却抱着侥幸心理,自以为最后一棒不会落在自己手里,贪心高额利息,却最终失掉了本金。如果确有一定的财富剩余和抗风险能力,把民间理财产品和私募基金作为可选的投资渠道之一的话,则务必在核实产品本身可行性的前提下,秉持拆散拆细投资原则,把资金分成若干份,分别投资不同的机构以及不同的金融产品,切忌为了高回报集中认购单一金融产品。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4-18/18336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