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陈功: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低估了改革风险
发布时间:2016-03-22 09:34:48

最近索罗斯做空中国成了热门话题,没什么证据,只是因索罗斯自己一句不知真假的话。真正熟悉中国金融的人士都了解索罗斯,对他并不陌生,因为索罗斯多次来过中国,并对中国金融改革提出过许多关键的建议。有一篇资料透露了索罗斯访华时与朱镕基总理的讨论。当时索罗斯问,中国现在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朱镕基总理表示,你一下子抓住了最难回答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作很大的调整。第二个问题是国有企业,可以看出,现在的国有企业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个问题是银行体制改革。我们过去实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最高时曾占到40%。朱镕基总理关心的,实际就是改革问题。

  索罗斯就此询问道,有没有考虑将其分成几块以强化金融市场,允许企业设立独立的养老金账户,个人也可以在几家管理机构间作选择?朱镕基总理回答说,由于我们缺乏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才,现在的基金主要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存入银行吃利息,只允许基金的10%进入股市投资。现在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运用基金。他还强调说,我这里谈的主要是社会保险,不是商业保险。

  索罗斯指出,我想谈几点看法。中国对外态势很好,就出口竞争力、贸易顺差、迅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而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将不得不开放它的金融市场,这是一次真正的挑战。

  索罗斯表示,我认为,中国应首先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做铺垫。开放的顺序是很重要的,要分步走,先大力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再着手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其他国家如日本有过类似的经历。日本一度曾是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日本工业虽依然强大,但金融体系一塌糊涂,日本的工业产出多少,金融体系就丢掉多少。中国应避免重蹈覆辙。中国逃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对外封闭,如果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应先加强后开放。你已谈过坏账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发展内部银行体系。中国储蓄率高,应给储户提供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工具供其选择。至于监管人才,中国并不缺乏,我最近见过两位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但中国的股市和债券市场基本上只有散户,没有机构投资者,而股市和债券市场的稳定很大程度上依靠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养老基金等可由机构投资者而非政府机构按商业原则入市运作。日本的问题是,它的金融机构只听大藏省的,没有学会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进入国际市场后,要同国际银行界打交道,结果输得只剩下了衬衫。

  朱镕基在听完索罗斯的讲话后表示:你说得还是客气的,你还没有说输得只剩下了裤衩。而索罗斯当时坦率地建议道:应该创立机构投资者,而且是不受政府控制的。我认为中国有这方面的人才,如留学归国人员及香港、台湾等地华人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开放前培养中国的金融市场。

  联想到2015年延续到现在的金融市场动荡,与其说做空力量造成的,还不如说,中国金融改革没有完成,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缺点造成了现在的困境。当年索罗斯拿日本做的比较,指出日本是一个强调管理的现代经济体,但它会搞产业却不会搞金融,因此日本搞的金融改革,结果很失败。日本如此,中国能比日本搞的更好吗?当年索罗斯就有这样的担忧,并且来到中国,特地向中国政府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令人遗憾的是,索罗斯早于很多年前担心和警告的事情,现在还是发生了,而且后果很严重。

  不能不说的一点是,实际上,我们严重低估了金融市场开放后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人才,有资源,可以应付和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除了少数稳健官员之外,不但负责改革和开放的官员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关键岗位的学术权威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媒体舆论也是这么思考和评论的,金融界更是信心十足,金融要执中国经济未来牛耳,成为经济支柱等狂妄而缺乏根据的声调甚嚣尘上,可实际上这样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出现,相反问题四溢,严重程度在历史上绝无仅有,风险一环套着一环,窟窿堵不胜堵。以致现在讨论金融领域的政策,讨论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讨论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的稳定,很多人意识到已经接近迷失方向,被迫要做重大取舍的程度。

  现在,中国的股市,中国的人民币,同时面对巨幅震荡的风险和冲击,而且除了让行政机器开足马力去处理腐败和危机之外,谁也没有真正地把握让市场机制恢复看得到的弹性,让投资者在内的市场系统,通过自组织处理好市场交易问题,进而让问题消失或是减轻。这本身就充分证明,市场的有效性缺失,市场处于失灵状态。这表明改革没有完成,改革的风险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

  至于未来,选项其实也简单。无非是两个选择,一个是不要市场了,因此也就不用改革了。另一个是加快改革,使之有效。还能有其他的办法吗?索罗斯做空没做空中国,那是小事,今后最多成为故事。索罗斯对中国金融改革“说对了”,那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2-03/18215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