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安邦咨询:从票据风暴看隐性金融风险的显性化
发布时间:2016-03-22 09:34:18

 从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纸质商业承兑汇票进入风险高发期。春节前后,农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的票据业务事件集中爆发,揭开了更多票据市场不规范的灰色内幕。

  银监会此前表示,对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进行的现场检查中发现,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并对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予以风险提示。但根据银监会现场检查局的最新抽查数据估算,截至20156月末,票据承兑业务违规全国规模可能为4000亿元,票据贴现业务违规金额达约2500亿元,票据转贴现违规金额最为严重,可能逾8万亿元。

  在国内,票据主要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用的最多的是汇票。票据黑洞,主要指的就是汇票领域。汇票的特点很接近货币,它有价值,可以流通,可以支付,还可以贴现、抵押循环使用。原本,票据业务在国内只是一种解决贸易双方信任问题的支付工具,但现在发展成了中小企业的纯融资工具。同时,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担心不良率而惜贷的同时又要承担负债成本,那么从同业市场上买入票据就是个好选择,本质其实是放出一批低风险的贷款。总之,商业银行与企业联手,通过商业票据的方式,创造出了巨额的流动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5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68.2%;年末票据贴现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56.9%

  企业票据融资以及银行同业业务红火的同时,也滋生了大量违规行为。票据业务操作环节需要手工处理,并且有中介参与,存在监管漏洞,套利模式逐步向高风险升级,甚至演变成违法犯罪。银监会经检查发现,当前票据违规业务主要涉及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机构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二是银行利用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三是银行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四是银行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五是贷款与贴现相互腾挪,掩盖信用风险;六是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要求;七是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通道”问题突出。而违规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究竟有多少,还是个黑匣子。

  以上这些问题,都迫使国家进一步整肃票据影响,势必将对金融市场带来更大冲击。

  首先将直接冲击银行间融资利率。已经有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票据业务进行风险管控,防止出现和扩大融资风险,要求暂停办理铁矿石、钢贸、煤贸三个行业的票据贴现业务。票据是中小银行融资的核心工具之一,如果大行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更加严格,必将削弱想小银行利用票据融资的能力,进而加剧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

  其次,票据贴现规模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高度正相关,票据池就是股市流动性的最大池子,将对股市流动性产生冲击。截至201512月,票据融资数据是4.5万亿,但真实规模远远不止这个数。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承兑汇票至少为10万亿规模,而票据业务的一线人员估计这个规模在20万亿以上。当前,数万亿元规模的场内两融和场外配资,与几十万亿的票据融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银行收紧票据业务,相关机构就必须还钱给银行,农行、中信行的票据大案爆发后,相关违规资金犹如惊弓之鸟,为及早平仓脱身或提前卖出相关资产,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面临的资金外流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票据利率的暴涨最终将由实体经济的亿万企业买单而非银行,票据风暴很快将影响到货币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16年所有企业包括政府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票据业务并不是什么金融创新,而是过去就有的业务。但为何现在曝出这么大的问题?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这意味着国内银行业的隐性风险显性化,而不是突然新增的风险。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金融业务随之扩张,风险控制跟不上,导致隐性风险增加,由于时间周期,坏账问题暂时未发作。但与一般看法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这一轮的隐性风险是系统风险,它与政策刺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债务扩张、城市化扩张等,都是紧密相关的。现在中国经济放缓,各种矛盾显现,隐性风险也会系统地出现,持续地、不可抑制地增加。更大的问题是,除了显性化的银行坏账,它还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掣肘。

  当前,票据业务创造了大量流动性的同时,相关市场也滋生了大量违规行为。这迫使国家进一步整肃票据影响,势必将对金融市场带来更大冲击。票据问题背后的风险是过去遗留下来的隐性风险的显性化,属于系统性风险。今后这种风险仍将持续增加,给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掣肘。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2-24/18239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