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充满着意外,财富在杠杆上晃悠得令人胆战心惊,最吸金的行业竟然是异军突起的专车。
2015又充满着必然,最赚钱的公司越来越金融化,实业的赚钱能力开始下降,即使是超大型的垄断企业。
这是经济坐标里的一年,刻度里衡量出的变与不变。
在增速无可争议地放缓的大转折当口,这一年的经济表情,如此诡异莫测,我们截取了三个小侧面:
在制造业重镇珠三角和长三角,实体经济和它最重要的“输血者”银行之间,深陷于一场贷款僵局;
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盛极一时的P2P陷入跑路潮,昨日熙熙攘攘的CBD办公室一夜之间就搬空,充满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荒诞感;
而随着新一代消费者掌握了钱包的主动权,一场消费革命却红红火火地发生了,不仅“中国妈妈”们坐买全球,连三四线城市也都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买买买”正在重构中国经济的动力。
无穷变化的这一切都让我们对明天充满好奇,未来世界将会怎样?
“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看上去都与魔法无异。”
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这句话早已被印证。他在小说中的诸多想象都变成了现实,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即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科幻,现实中充斥着令人惊诧的魔法般的技术。在1979年开始拍摄的《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中,星际战队使用的是带有触控屏的手持PADD(Personal Access Display Device),现在这个小玩意变成了我们手中的iPad。
同样的例子还包括手机、潜水艇、直升机、火箭、万维网、虚拟现实,甚至信用卡。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均归功于科幻作品的启发。
新技术不仅可以造就谷歌、苹果、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帝国,更对传统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正在重构所有产业领域。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变,从购物、娱乐到社交,一切都变了样。
更多的新技术仍在襁褓之中。它们将决定未来商业世界的面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技公司热衷于邀请科幻作家座谈的原因。
我们本期也特意邀请了五位科幻作家来预测未来的“魔法”世界。而这些科幻作家,大部分都在科技公司就职,本身就是发明“魔法”的人。
请打开脑洞。
大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小至斗升小民的家庭财产,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深深地受到杠杆的影响。杠杆它让一些人日进斗金,也让一些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顾2015年中国财富版图的变化,一个关键词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杠杆。
大自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小至斗升小民的家庭财产,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深深地受到杠杆的影响。杠杆让一些人日进斗金,也让一些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跟物理学中四两拨千斤的“杠杆”类似,经济学中的“杠杆”是指,用少量的自有资金撬动一笔大的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投机,通常,自有资金承担主要的风险和收益,被撬动资金承担相对固定的收益和相对小的风险。这样,杠杆使用者的收益和风险都相应地放大。
杠杆制造:牛市与股灾
2015年的股市让万千股民第一次见识到杠杆的威力。
“加杠杆”能最有效地解释2014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同样地,“减杠杆”则是2015下半年股灾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打开沪深两市融资融券图和股票行情图,你会发现股票行情图与融资融券图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地同步,但确实是亦步亦趋。
股市上最初的加杠杆主要是通过融资融券,加杠杆比率不超过一比一,随着市场的不断上涨,更多的股民开始寻找更刺激的杠杆,场外配资开始大行其道。据说,有的配资杠杆可以加到10倍。也就是说,一个10%的涨停板就能实现本金翻番;同样,一个10%的跌停就能让本金全部消失。
2015年7月最高峰时,两融的总金额大约为2.3万亿元,场外配资没有准确的数据,按照华泰证券的估计,大约8000亿元。减杠杆的结果是,配资的8000亿资金全部撤出,两融资金腰斩,大约撤出1万亿出头。
这直接导致股票市场直线下跌。紧接着,有关方面又启动救市计划,按照高盛的估计,救市资金总额高达1.5万亿元。如果这个估算靠谱的话,救市资金基本可以把两融和配资撤出的资金接替过来。等于民间减杠杆,政府加杠杆。按说,两者相抵,应该不至于让市场出现近乎崩溃的场面。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因为内鬼的存在,救市资金主要的功能并不是救市,而是让特定的势力大发其财。
年末的时候,网上流行一个段子: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其中的理财和P2P与股市加杠杆直接相关。
最高峰时,股市加杠杆动用了3万多亿的资金,这些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各种理财产品和P2P。融资融券的年化利率超过8%,配资的利率年化据说超过20%。在央行降息的大背景下,这显得尤其具有诱惑力。
新兴的P2P戴着互联网的高帽子,正在发愁自己高息揽来的存款没有合适的投向呢,恰好碰到了这么个出口,自然少不了扑身而入。
清理配资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不少P2P公司支撑不下去了,年底出现所谓的“跑路潮”,让一些存款人——其中不少是老年人——大受其害。
宝万大战:隐秘的配资
仿佛是为了让2015年的杠杆大剧再添华彩,年末,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宝能集团又大玩了一把杠杆秀,耗资三百多亿买进万科的股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最初传出来的消息是,宝能的资金来源是保险资金。财新周刊的调查发现,其实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其中一笔资金,宝能方面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安排,用10亿元的自有资金,融进了132.9亿元。
至此,我们看到,配资又以新的方式出现了,与以前的区别是,宝能的配资活动相当隐秘,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而非P2P之类的民间渠道;宝能配资的利率各年不等,在8%至17%之间,这个利率水平大约在融资融券利率和民间配资利率之间;还有一个重大区别是,宝能的资金只用于万科一只股票。
万科是一家航母级的大公司,但是也架不住几百亿资金的单向买入,在停牌前的十多个交易日中,万科的总市值被活生生地从大约1500亿推高到近2700亿,其中主要的推手就是宝能,当然,最大的受益人也是宝能,它的浮盈已经超过100亿元。
当年著名的新疆德隆的套路跟宝能比较接近:集中资金买进特定股票,抵押所持股票以获取资金,用新的资金继续推高股价,更高的股价意味着更大的市值,可以获得更多的抵押贷款。只要银行放款,这个链条就不会断。
跟德隆相比,宝能的融资能力更强,杠杆可能也更大,标的又是地产行业的龙头,显得更是长袖善舞。
德隆的问题在于,它可以推高股价,但是,股票总攥在手里,没办法卖出:一旦融资中断,股价就会如堰塞湖崩堤一般。现在还不知道宝能的算盘是怎么打的,它会比德隆幸运吗?
政府:减杠杆与接盘侠
融资融券业务早在2010年就开始运行了,为什么到2015年才大行其道?除了新业务需要一段时间的推广之外,应该有股市之外的因素在做推手。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幅开始下降。经过上一轮2009年的“四万亿”刺激之后,不再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这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企业这个层次上,会发现让企业活起来,整个国家的经济才会有起色。怎么做才能帮助企业活起来?减税,降低贷款利率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到企业。
除了这些手段之外,有无其他办法?
按照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高达134.7万亿元,所谓的“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在中国,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企业债占比大约10%,股市融资占比大约3%。
在这些融资方式中,只有股票融资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其他几项的融资规模大约130万亿,按照年利息8%估算,一年中,全社会仅仅为利息就需要支出超过10万亿元。
考虑到中国2014年GDP为63.6万亿元,利息支出已经成了勒在企业脖子上的一根绳子。降息能降低企业的利息支出;增加股市融资,减少银行贷款,也能降低企业的利息支出。这些手段其实是为企业“降杠杆”。
要通过股市来为企业减杠杆,需要先让股票市场活起来。回过头来看,为了给企业减杠杆,需要搞活股市;为了搞活股市,让股民加杠杆;股民加杠杆太厉害,慢牛变成疯牛,有关部门着了慌,紧急喊停,又导致股灾。
最后政府不得不又出手,成了减杠杆的接盘侠。这恐怕就是2015年杠杆财富的一个漫画图吧。
对了,金钱永无眠。从股市上撤退的数万亿资金并没有闲着,它们中的一部分显然又流入了楼市,最近几个月,一线城市的房价飞速上涨,应该是股市中流出的钱在兴风作浪。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网经济频道,来源于《财富》
详见: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