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经济学博士,国内知名的一线财经评论员。
针对近期我国已进入“负利率”时代的声音,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指出,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平均利率水平、实际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以及存款替代产品收益率等因素,我国并未进入“负利率”时期。
不可否认,在传统的行政主导利率管理体制下,一年期定期存款具有标杆性的基准意义。但时过境迁,央行在最近一次宣布“双降”的同时,也放开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这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成形。由此,直接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与CPI的差值来判断实际利率水平难免有失偏颇。这其中,且不论居民不可能将所有可支配资产以一年期存款的方式储蓄起来,当前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大都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必然会吸引大批银行储蓄资金分流他处。即便是居民将闲散资金存放银行,根据目前各商业银行公布的利率区间判断,储户实际获得的回报多数也会高于央行宣布的同期利率水平。以此而论,居民资产尚未陷入到严峻的保值压力漩涡之中。
但需要指出的是,近一年来主管部门已连续多次祭出降息、降准工具,我国货币政策从宽趋势渐次明显,利率正步入下行通道之中。从当前国内宏观运行局势观察,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亟待通过提振就业、投资及消费予以扭转,但又需注重经济增长质量、避免走上粗放发展的短视之路。恰因此,当前亟待大批创新型实体企业活跃经济,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是为决策层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初衷所在。而要为这些“活力细胞”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要素配置效率则是其中重要的着眼点。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正逐步从金融危机阴霾中脱身、G D P等经济指标回归正常区间、美元加息预期升温,进而吸引大批资本回流的背景下,我国降息、降准通道的打开可适时引导更多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为其输血。与此同时,利率在理论上是对货币持有者推迟消费的经济补偿,而补偿幅度的降低则表明延迟消费获利缩水,社会消费水平会由此得到触动和释放。其实,消费内需一直被视为时下拉动经济有序增长的重要马车,降息之举则为这辆马车的发力做好铺路工作。此外,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巨大的偿还本息压力已束缚了地方政府转型的手脚,如若地方债“堰塞湖”得不到有序疏导,那么很有可能危及地方政府信用并给金融体系正常运作形成较大负面冲击。当前物价水平总体可控,给宽松的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利率水平的逐步降低也为地方债消融创造了一定喘息机会。
可见,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目前社会各层面的发展诉求,是决策层稳定经济基础、提高政策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必然选择。当然,对于普通居民而言,利率水平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钱袋子”,虽然经济尚未真正步入“负利率”时代,但毕竟目前储蓄利率水平已经处于10年来的最低水平,家庭资产如何配置以实现更好增值成为了坊间一项热议话题。客观而言,在实体经济尚未完全走出疲态的语境下,市场上可以放心投资的高回报理财产品稀缺,资金整体风险偏好降低,收益率相对偏低、较为安全的国债等利率型产品受到更多青睐。对于股市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固然可以带来一定流动性,然而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涨跌大势归根结底受到经济基本面的掌控。故而,流动性的每次松动或许可以迎来短期股市的回应,但长期来看并无法根本扭转股指趋势,价值投资理应在投资者心中生根。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是利率走低时期最佳的投资标的,开发商融资门槛降低、投资资金汇集等因素交融很容易营造出供求两旺的氛围,继而带动交投价格上升,但投资者也需要对地方楼市供求格局做出审慎判断,以避免后续接盘乏力、有价无市的尴尬。
货币政策对社会资本动向与居民经济行为有着密切影响,主管部门对利率水平的及时发声有助于引导各经济体理性解读政策动向,继而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运行间的良性互动。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转载自《凤凰评论》
详见:http://news.ifeng.com/a/20151031/46062535_0.shtml